日前,山東在全國首個建立了失業動態監測預警制度,能夠實現實施動態監測、分類分級預警、分級應急響應。借助這一調控制度,山東省在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產能過剩的過程中提早制定預案,爭取有效防范規模性、行業性、區域性失業風險。
目前,山東省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煉油、輪胎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隨著去產能、降成本等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勢必會造成一些職工下崗失業,區域性、行業性集中失業風險加大。迫切需要建立失業動態監測、預測預警和調控應急制度。
失業動態監測預警制度具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實施動態監測。每月對企業就業崗位增減變化數量、原因、類型等,實施及時跟蹤監測,隨時掌握變化情況。
二是開展分類分級預警。建立了對行業企業的規模性、區域性失業監測預警調控應急制度,建立了以趨勢特征和指標特征為主的黃、橙、紅3級預警等級。
三是實施分級應急響應。對不同級別的預警,制定了相應的調控應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