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經信委(節能辦)、青島市發改委:
《山東省循環經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2016年7月22日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為切實做好《條例》的學習貫徹工作,推動全省循環經濟快速發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條例》的重要意義
循環經濟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可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同時也是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笆晃濉币詠?,各級各部門以建設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省為契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全省循環經濟取得明顯成效,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循環發展模式初步形成,農業節水、節藥、節肥、節能、節地和廢物綜合利用工作取得新進展,服務業循環化利用有了新突破,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我省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和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還非常艱巨,循環經濟發展面臨著難得機遇和重大挑戰?!稐l例》的出臺,標志著我省循環經濟工作進一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對于依法促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分別從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法律責任等幾個方面作了規定,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保障措施,既貫徹、延續了國家大法,也把我省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總結提煉為法規條款,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全省循環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各市循環經濟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職責,把學習、宣傳和落實《條例》列入議事日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實。
二、大力抓好《條例》的宣傳培訓
做好《條例》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工作,是貫徹實施《條例》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各市循環經濟管理部門要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廣泛深入地組織開展《條例》的學習宣傳和培訓活動,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多種形式抓宣傳。要結合本地情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組織開展面向社會、形成一定規模和聲勢的宣傳活動,要大力推動《條例》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在全社會掀起學習宣傳《條例》的熱潮,普及循環經濟知識,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為《條例》的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注重輿論引導,圍繞社會各界較為關注的法律條款、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重點解讀和闡釋,進一步釋疑解惑,回應社會關切。
(二)保質保量搞培訓。各市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對《條例》的出臺背景、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進行解讀。在培訓內容上,應重點突出《條例》包含的新理念、新規定和新要求;在培訓形式上,可采取舉辦培訓班和法制講座、召開專題學習會、開展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在培訓方法上,應與節能減排工作緊密結合,以循環經濟相關部門、重點單位和企業人員為重點,逐級開展學習培訓,讓他們準確把握《條例》,正確實施《條例》,為依法開展循環經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扎實推動《條例》的貫徹落實
(一)進一步完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稐l例》明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保障措施,規定了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義務和責任。各地要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調整成員單位,落實責任分工,形成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各級循環經濟管理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加強組織協調,利用財政、稅收、價格等手段,研究制定與《條例》相關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確?!稐l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
(二)進一步健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監管體系。圍繞解決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條例》規定了一系列創新性制度,并設立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各地要認真貫徹《條例》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責任,加大執法監察投入,研究制定執法規范,著力提高執法能力。加強社會監督,建立健全投訴舉報受理機制,拓寬社會監督渠道,對舉報的違法行為要及時查處。充分利用節能監察力量,加強部門協同執法,加大對循環經濟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推廣運用說服教育、行政指導等非行政性執法手段,確?!稐l例》得以有效執行。
(三)進一步強化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數據和信息保障。數據統計和信息共享是保障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方法,《條例》對此也做出了明確規定。各市要加強對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選擇國家、省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重點企業開展試點,探索資源產出率等指標統計與核算方法,協調解決統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反映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數據支撐。要加快推進循環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更好的為社會提供循環經濟相關信息的采集、發布以及政策引導、技術推廣、金融支持等服務,逐步實現企業間、園區間、行業間以及城市間在循環經濟發展領域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及廢棄物交易交換等,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循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