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濟南召開,表彰為我省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以我會常務副會長單位龍福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希泉為主要科研團隊,研發的“廢聚酯瓶微醇解聚合制備膨化阻燃滌綸長絲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科技項目獲山東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
作為科研成果第一完成人,馮希泉長期工作在生產一線。自公司引進德國紡絲設備后,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反復不斷的實驗與調整,歷時兩年研發出“廢聚酯瓶微醇解聚合制備膨化阻燃滌綸長絲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科技項目。該項目已建成萬噸級再生聚酯膨化長絲生產線1條,實現年增銷售收入24763萬元,利潤6740萬元,增加稅收2119萬元,解決100人就業。至2017年底累計增加銷售收入74290萬元。示范生產線生產過程中,水洗控制、微醇解聚合、纖維成形和紡織品印染等環節均實現了環保低耗,全流程綠色可控。將不同來源不同特性的各種廢舊聚酯轉化成高附加值的紡織品,每年可回收利用廢舊聚酯瓶1.1萬噸,節約石油6.6萬噸,折合9萬噸標準煤。
龍福環能是以資源循環利用為主營業務、節能環保低碳型的化纖紡織企業,建成了世界惟一一條從廢舊聚酯回收、瓶片清洗加工、紡絲到工藝美術紡織品織造一條龍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再生滌綸長絲產品廣泛應用到工業和民用等多個領域,帶動發展了一批以再生滌綸毛毯為主導,包括地毯、裝飾布、傳送帶、服裝面料在內的產業集群。
據了解,聚酯纖維是化學纖維中的第一大品種(占化纖纖維總量80%),是紡織及相關產業的重要的基礎材料。2017 年中國聚酯產量已達到4080萬噸,但廢舊聚酯的回收利用率不足百分之八,超過3500萬噸的廢舊聚酯直接給中國的環境造成了壓力。目前,龍福環能每年可回收利用廢舊塑料瓶20萬噸,可節約石油120萬噸,節能折合標準煤170萬噸。
再生聚酯(R-PET)纖維是國家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是再生聚酯熔體穩定低,高品質功能纖維開發難。該項目針對回收瓶片料來源復雜、堆砌密度低、含雜量高、特性粘度分布寬、紡絲難等問題,研發了一種大規模(日產90噸)自動化分揀、篩選、粉碎、清洗、干燥等預處理系統以及回收PET瓶片的髙效水洗系統和水洗工藝,清洗液和漂洗液循環利用節能降耗,開發出專用的回收瓶片預結晶、干燥、螺桿熔融擠壓工藝及裝備;研制出一種工藝先進,穩定可靠,液相均聚合工藝裝備以及真空度和熔體液位自動控制系統;研發了專用噴絲板、熱輥牽伸和內置氣流旋轉盤膨化器等裝置及工藝;形成了年產萬噸瓶片再生滌綸BCF膨化變形長絲生產能力。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整體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授權中國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龍福環能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利用廢聚酯瓶直紡產業用差別化再生滌綸長絲,攻克了廢舊聚酯無法直接生產滌綸長絲的世界性難題,改寫了廢舊聚酯只能生產滌綸短纖的歷史,5項技術成果先后通過了省部級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取得授權發明專利11項。公司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先后參與4項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的制定,多項協會或團體標準的制定。再生滌綸長絲和再生滌綸工業絲等多項產品被列入科技部“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引領了再生化學纖維產業的發展方向,成為國內乃至全世界廢舊聚酯循環利用產業的龍頭企業,是再生滌綸長絲的首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