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邵進 通訊員 徐桂振)為加快“兩山理論”實踐在全國的推廣,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9月1日上午,“兩山理論”實踐者聯盟暨山東省區域資源與環境發展研究院首個“兩山”理論實踐基地在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揭牌。
惠豐農業自2011年成立以來,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在全國率先探索出集“礦山修復、固廢利用、新型建材、生態農業”為一體的非財政投資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經濟利用新模式,不依靠政府投資,利用土地修復過程中對固廢及復墾土料中的價值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獲得的工業收入,支撐起整個項目生態修復全部投資。8年來,惠豐農業流轉周邊廢棄山區8000余畝,復墾土地近2000畝,其中現代生態農業面積達1500余畝,主要包括栽種葡萄700余畝,種植櫻桃、桃梨、蘋果等果樹近百畝,開發水肥一體化農田、生態濕地各200余畝,種植花生、地瓜以及其他作物近300畝,目前形成以鮮食葡萄為主,各式無公害農產品為輔的高效生態農業產業基地。惠豐農業努力協助省級貧困村建設和幫扶200多個貧困家庭,并在2019年入選由世界糧農組織、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等機構組織的“全球100個減貧原創案例”。
“兩山理論”實踐者聯盟有關專家表示,惠豐農業把荒山變花果山,把渣山變金銀山,并帶動周邊村民脫貧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是我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的成功典范和突出代表,有力促進了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今后聯盟將發揮自身優勢,實施百畝千人計劃、兩山理論公益宣傳和科技星火計劃,聚資、聚智、聚才,進一步推動惠豐農業實現新發展。同時系統梳理總結惠豐農業“兩山”理論實踐基地的經驗做法,把“惠豐經驗”“惠豐樣本”,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模式,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和示范,為助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和產業扶貧攻堅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