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若是嚴,碧水和藍天。環保若不嚴,灰頭又土臉。環保嚴不嚴?主要看上面!”這是關于環保的一句民間順口溜,雖然認知不是很到位,但說出了一些實情。
“兩山論”是高屋建瓴的戰略遠見,更是深入民心的執政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實施以來,環境友好、企業升級、產能提效等利好日漸凸顯。但是,受到地方發展理念老舊、經濟結構不平衡、環保產業混雜、金融環境動蕩等因素的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似乎不太順暢。有人因此對環保政策的堅定性和環保產業的長久性產生狐疑,尤其包括地方執政者以及環保從業人群。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環保構成了很大的阻礙,也因此才有了“環保嚴不嚴?主要看上面”的說法,因為“中間”可能靠不住。姑且不論過去幾年國家在環保相關的各個方面真刀實槍的改革、真金白銀的投入,單從高層最近的幾個動作,就可以看出環保這事還很“嚴”,且在進一步深入。在剛剛過去的3月底,習總書記考察浙江,生態環境是其中的重要內容。3月30日,習總書記前往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考察調研,過程中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span>
這是對于環保最有力的解讀,也是最佳的代言,更是對一次先見的最完美注解。

▲ 3月30日,習總書記在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考察調研,同正在清理荷塘的村民親切交流,詢問春耕備耕情況。早在十多年前習近平主政浙江的時候,就超前性地提出了“綠色發展”的理念。2005年8月15日,也正是在余村,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余村是“兩山論”的發源,如今習總書記再訪此地,再提環保,其意幾何?不要多言。考察過余村后,3月31日,習總書記來到我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調研,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況,過程中強調:“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span>
“水是濕地的靈魂,自然生態之美是西溪濕地最內在、最重要的美。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span>

▲ 3月31日,習總書記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況。2005年4月30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開園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給公園發來賀信,希望進一步做好西溪濕地保護、管理、經營、研究工作。
時隔十多年,再次回到“兩山論”的先行地,再次強調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山川已然愈加秀麗。

在這十多年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在了更多的地方,也在更大范圍內保護了生態環境,深刻地促進了新時代的經濟發展。可以預言,這一理念在很多年以后也必將留給后人一筆豐厚的財富;而對于當前,則可以判定“兩山論”的理念將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不可能動搖。
4月9日上午,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于山東省領導同志調整的決定,會議宣布中央決定:李干杰同志任山東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 山東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前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李干杰是清華大學核反應堆的高材生,1989年7月研究生畢業后,長期供職于環保系統下的國家核安全局,2006年12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是位環保方面的業務能手。2017年6月,李干杰任環境保護部部長,這一年黨的十九大召開,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歷史新高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環保督查正值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國家完成了對全國生態環境的一次全面體檢,關停整頓了一大批老舊落后產能,并清肅了秦嶺違章建筑、特格里違法排污等等大大小小的違法亂象,環保稅法等一系列環保法規得以完善落地。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收官之年,李部長完成了歷史使命,奔赴下一站——山東。從生態環境部這樣的非經濟部門調任地方核心領導崗位,這在早前是非同尋常的。但是,在當前的環境下,這次調任是合乎情理的,環保各界以及山東地方對此似乎也心領神會。自國家嚴抓環保以來,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尚且是對枝葉的修理,還有深層次、根本性的問題等待解決。表層的問題較為直觀明顯,容易解決,大刀闊斧地干可立竿見影;而深層的問題則復雜、隱蔽,難于短期解決,需要深入體制、在根本上調理。山東作為經濟大省、重工業大省、化工大省,自然也是污染大省,大氣污染以及水污染問題非常突出。當前,山東正處在由大到強、由粗到精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亟須李部長這樣的業務能手深入指導,把生態的理念融入到經濟持續發展的進程中。事實上,這樣的調任并非個例,李部長就任環保部的前任部長陳吉寧即是。陳吉寧同樣畢業于清華,且擔任過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主任、清華大學校長,是典型的技術型干部。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陳吉寧就任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之后擔任北京市市長至今。可以見得,對生態環境業務的熟練正在逐漸成為官員主政一方的重要履歷;而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也在不斷深化,國家開始在地方的執政理念上更多地融入生態環境的意識,越到后面也就越需要生態環境方面的業務能手。從習近平主席早年主政浙江,到陳吉寧理京,再到李干杰入魯,這是一種延續,也將是一種導向。幾乎與李干杰部長調任山東的同一時間,4月7日,山東省委組織部任命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安德同志任中共臨沂市委委員、常委、書記。王安德同樣是一位環境工程專業出身并且長期在環保系統工作的干部,2016年任山東環保廳廳長至今,能夠經得住環保督查并被調任地方一把手,足見其業務能力的出色。而王安德即將主政的臨沂,環境問題著實不小。2019年,臨沂的空氣質量以及水環境質量均排在全國末尾行列。所以,生態環境廳廳長當書記,其中用意顯而易見。事實上,這種調任已然成為一種用人導向。在此之前,已有多位生態環境系統的官員被以同樣的方式重用:
2017年12月,原安徽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黨組書記汪瑩純被任命為蚌埠市委書記;2018年9月,原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廳長來鶴被任命為撫順市委書記;2018年11月,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黨組書記柴偉被任命為遼源市委書記;2019年4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原黨組書記、廳長董一兵被任命為臨汾市委副書記,市長(2020年1月任市委書記);2019年12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原黨組書記、廳長于會文被任命為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
要知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環保是從上到下整個官場都避之不及的營生,相關崗位包括部長都被認為是環境問題的“背鍋俠”,而入了環保系統的門甚至就是被邊緣化,可見生態環境不受重視的流毒之深。如今,這樣的落后理念和弊端將徹底掃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懂環保將成為地方官員的基本素養和執政優勢。上述種種現象釋放出一個信號——環保將會更嚴,深入體制的嚴。環保嚴不嚴,不光要看上面,還要看中間。變革能否達成,不光是高層要有遠見卓識,還要求執行層面動作要到位,上下貫通,事情才能做好。我國正在展開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全面“治療”,以環保督查為核心的一系列措施是前期的檢查和消炎過程,接下來是對問題的根本動刀子的時候,而生態環境系的干部無疑是最佳的操刀者。縱觀歷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不斷推進過程,也是生態環境部職能不斷完善和提升的過程,也是環保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所以,環保的趨勢不是某一時期的趨勢,而是歷史的趨勢。當前正處在變革的黃金時期,過去環保缺席的部分未來都將補回來。浙江已然走在了前面,其他地方也必將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