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峰值目標約束下低碳發展的“寧波模式”受到全球500多個參會城市代表的肯定。節能減排、美麗鄉村、綠色城鎮、清潔水源、森林寧波、綠色創建……寧波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十大行動,換來了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四項主要污染物削減量將全面超額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3%,比2010年上升了12.4個百分點”“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7%”。
2015年12月,寧波入選全國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劉奇表示,寧波要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全市要把農村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堅持全域規劃,突出特色,成片推進,將“盆景”連成“風景”,打好鄉村旅游牌和生態農業牌,讓鄉村的生態優勢成為發展優勢。
美麗鄉村留住鄉愁
近日,有媒體人士走訪了寧??h橋頭胡街道雙林村?!半p林農居1號”業主胡滿萍說,每到雙休日,她家的農居就被預訂一空,她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在縣城上班的孩子都要趕回來幫忙。這一切都是因為生態環境美。
“全村236戶人家,有77戶被評為縣里的最美庭院。從最初的破舊小村,到畫里山村,農房改造推動雙林村把潛在資源深度挖掘,使傳統農村轉型為有特色生態資源、可玩可食可住的新農村?!彪p林村第一書記應可旵說。自2011年起,寧??h推行“美麗庭院”創建,并選點打造“美麗庭院”專業村,截至2014年,共創建“美麗庭院”3600戶。雙林村按改造要求,高起點規劃,拆除舊房危房,保護修繕傳統建筑,使村莊更加整潔;護綠添綠,擁有生態公益林6600余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8%,精心整治汶溪河道,為“天然氧吧”再添新景;還建成水上樂園、跨溪索橋等,提升村莊品質。
城鄉環境的改善,不僅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家門口的變化,也讓更多的游人領略了寧海山水的活力,生態資源正轉化為潛力無限的經濟優勢。說到這里,寧海人會自豪地向你提及登山健身步道。的確,在寧海,幾乎綿延全縣的登山步道已不僅僅是一條健身怡情的山鄉路徑,更是串聯鄉村休閑旅游路線的紐帶。
“美麗鄉村”留住更多“鄉愁”。寧海雙林村是寧波美麗鄉村建設的縮影。近5年,寧波培育美麗鄉村先進鄉鎮38個,建成省級森林村莊149個。鎮海區獲國家級生態區命名,寧海、象山通過國家級生態縣現場驗收,北侖通過國家級生態區技術評估,全市累計9個縣(市)區創建成省級生態縣(市)區。
寧波攬江擁湖、依山瀕海,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現代都市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寧波建設美麗鄉村,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綠富美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提出要始終保持環境治理的推進強勢,決不把違章建筑、污泥濁水、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寧波提出全面開展彩色城市建設,使森林、林道、公園、綠地更加多姿多彩、賞心悅目。
深入推進“五水共治”
距寧波城東15公里有一處東錢湖,這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面積為杭州西湖的3倍。環保部門近4年的18次檢測顯示,東錢湖水質已經從過去的總體四類、局部五類提升到現在的總體三類、局部二類,湖區空氣優良天數占全年的98%以上。絕跡30多年的銀魚重回湖泊,對優質水高度依賴的莼菜頻現。受益于此,2014年游客量384萬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時間2.45天,旅游總收入28億元。2015年10月,東錢湖被評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保護生態,是發展的前提?!睎|錢湖管委會副主任胡建涌說,東錢湖是寧波最大的內流水系,也是中心城市的生態涵養地、備用水源地。為改善水環境,環湖工業、窯礦全部遷移,沿湖村莊分門別類遷至新社區;建成城鄉截污納管60多公里,實現污水全收集處理,實現截污;實行河長包干,一河一檔、一河一策,消除重污河道,達到凈流。
生豬養殖企業梅湖牧業在東錢湖有個萬頭養豬場,生產的“梅湖豬肉”曾享譽寧波。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糞便、污水等對河道生態破壞加劇,對周邊居民生活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為保護生態環境,管委會甘愿犧牲利益,把梅湖牧業請了出去。隨著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全湖及4000多畝河道全部退出養殖功能。
東錢湖水生態的根本好轉使得臨湖、近湖約5萬人口直接受益。在環湖北岸線,結合旅游休閑理念,打造了“十里四香”新農村,包括洋山村、東村、西村、綠野村。四村暗合“四香”:西村古韻“書香”,東村農趣“菜香”,綠野山風“果香”,休閑洋山“花香”。一村一特色,四村一品牌,自然生態與現代休閑環境渾然天成。
西村黨支部書記潘愛國表示,幾年前,4個村的經濟還比較落后,村民以種田、砍柴、捕魚和外出打工為生,人均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近年來,將4個村農民的土地集中流轉,按照“鄉野休閑、田園時尚”的要求,先后完成了奇奇田園、湖岸菜畦等項目。市民可以在這里認養農田,周末帶上家人來種菜、感受農耕。村民們則在家門口“上班”,開餐飲店、搞民宿,銷售土特產,開發采摘游等,如今人均年收入達到近2萬元。
水是生命之源?!爸挝鬯?、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5年間,寧波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市、縣、鄉三級實現“河長制”全覆蓋,累計清理完成174條垃圾河,累計治理黑臭河613公里;全市主要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2.5個百分點。
綠色理念助經濟轉型
寧波致力于打造美麗經濟,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民宿經濟,把寧波打造成大景區。大力推進低碳循環發展,堅決淘汰一切污染環境的落后產能,力爭在2018年達到碳排放峰值。
為了保護浙東最大的“綠肺”,讓寧波人民享受四明山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2015年,寧波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四明山區域生態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把四明山區域建成全市重要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地、綠色生態農業基地、長三角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寧波市市長盧子躍說,這是寧波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新行動,也是打造“美麗寧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舉措。寧波要增強“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理念,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努力打造“多彩山水、美麗四明”的風光面貌,構建天藍、地綠、水凈、景美、產優、人樂的“美麗四明圖”。
寧波市設立四明山區域生態發展專項資金,市級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重點用于增加區域生態公益林補償、下山移民補助、行政村生態保護和運行補償等,同時積極調動社會力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產業發展和社會事業等投資建設。在劃定生態紅線的同時,各地探索花木地套種茶葉、香榧、銀杏、百合等。以經濟和生態樹種一步步代替花木,既能恢復青山綠水,也利于山區農民生計。在余姚,大嵐、鹿亭等鄉鎮充分利用四明山區域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扶持項目政策,以村為單位推進生態修復。奉化市積極實施產業外遷計劃,鼓勵大戶帶小戶聯合去外地發展,培育花木生產新的總部經濟。
以五針松聞名全國的奉化市三十六灣村,正開啟花木產業向精品“轉身”的轉型之路?!斑@幾年,村里的花農從重花木栽培轉向重花木造型,觀賞型五針松的附加值更高,花農收入倍增?!贝妩h支書竺清松說。每年約有100萬株樹秧“出嫁”,有大量泥土隨苗離開。村里農戶每年出資20萬元左右,從山下買來被征用的表土運到花木地填在坑里。同時,村里鼓勵花農利用路邊、房前屋后,發展附加值高的五針松盆景,減少對泥土的依賴。
地處四明山腹地、山清水秀的余姚市大嵐鎮柿林村,是當地最早一個依托丹山赤水景區開發旅游的村子?!拔覀冎r家樂升級。開發前僅1元一斤的吊紅如今賣到了8元,旅游帶動人均增收5000多元,去年人均收入達2萬元?!贝妩h支部書記沈炳榮說。按浙東傳統山鄉古村的風貌不斷美化民宅立面、還原特色四合院,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筑特色;村子里的木屋別墅、咖啡吧、青年旅社、鄉村酒吧更把那份美好拉長;還有老柿林山居旗下的各處木屋、客棧隱匿在古村景區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