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城市宜居環境,是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城市發展的思路和任務,提出營造城市宜居環境要求。而梧州作為生態環境優美的嶺南山水城市,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環境優先,大力塑造城市特色,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進一步打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城市品牌。這既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一、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探索實踐
梧州地處丘陵地帶,獨特的地形地貌,決定了梧州獨特的城市空間布局,城市發展空間有限,建筑多依山臨水而建,給城市開發建設和生態保護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在加快城市發展過程中,為最大限度保護好、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梧州市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嘗試。
生態綠化做“加法”。近幾年,梧州從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入手,投入大量資金,實施城市綠化美化、環城森林景觀、綠色通道、森林生態文化等多項工程,完善市區綠地的服務功能和生態功能,擴大綠化總量,先后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污染治理做“減法”。全面推進水源地環境整治,關閉保護區內生活污水排污口,取締一級保護區內禽畜養殖和網箱養殖,嚴格控制二級保護區內網箱養殖活動,開展保護區內直排口整治工作,先后關停小紙廠382家,有效保持了境內江河水庫的良好水質。通過加強揚塵污染治理、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10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等措施,大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也取得明顯效果。
綠色發展做“乘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初步構建起“再生資源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再生產品”的循環產業鏈條,形成再生銅、再生鋁、再生不銹鋼、再生塑、再生棉等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笆濉逼陂g,全市循環經濟產業年產值達900億元,成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走出一條具有梧州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二、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目標追求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自治區黨委十屆六次全會作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雙核驅動、綠色發展四大戰略部署,中央和自治區都把綠色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梧州市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基本建成布局優化、生態宜居的桂東南城鎮群核心城市,這是梧州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戰略部署的具體體現,也是今后一個時期大力營造城市宜居環境的目標追求。
從現實情況來看,梧州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正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和挑戰。一方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由城市開發建設、產業園區建設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顯現,一直到“十二五”的前三年,梧州江河水質達標率和空氣質量優良率仍保持在100%,但到后兩年有所下降,說明經濟增長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大幅改善,老百姓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滿足老百姓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需要我們做更多艱苦細致的工作。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梧州應按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定位,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把營造城市宜居環境作為不懈追求,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讓廣大市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居住得更加安全舒適,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力方向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圍繞“水源清潔、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宜居、產業低碳綠色”等目標,集中發力,不斷鞏固生態建設成效,全面加強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加快海綿城市建設,破解雨洪內澇難題。從實踐經驗看,建設海綿城市是從根源上修復城市水生態,破解城市雨洪內澇難題的有效途徑。由于歷史上梧州老百姓多有依山建房習慣,不僅破壞了綠水青山的優美地貌,還帶來城市水生態失衡等突出問題,洪水、內澇、地質等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嚴重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市區“小雨積水、大雨內澇”的突出問題,梧州于去年啟動海綿城市相關工作,力爭用五年時間,基本實現城市雨水自然積存、自動滲透和自我凈化。地上,要加快城市森林系統和城市透水體系建設,發揮好山體、林地、綠地、花園、人行道等空間的生態海綿體作用,提升城市雨水蓄滯和涵養能力;地面,要加快溪流、湖泊、池塘城市水生態系統的修復,打通城市水系與江河的大循環,加快形成相互連通的生態圈;地下,要大力推進城市排水、排污、防澇等地下管廊建設,暢通城市“經脈”和“毛細血管”。
大力發展城市綠化,保持自然生態優勢?!皣疑殖鞘小?、“國家園林城市”既是梧州的品牌、榮譽,更體現一座城市價值的追求和實踐。通過“創森”、“創園”活動的開展,愛綠、盼綠、護綠的生態意識已經在廣大群眾心中扎根。必須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寶貴財富,不斷鞏固和擴大城市綠化美化成果。為此,梧州注重抓好點、面、線布局,加快城市公園、城市綠地的改造提升,見縫插針在居民小區、廣場周邊、閑置地塊等建設小型園林,讓人民群眾“推門見綠”;鼓勵引導單位、社區和居民對護坡、建筑物、墻面、屋頂等進行綠化,打造城市立體綠化景觀,讓人民群眾“抬頭見綠”;推進環城森林林相改造,加強潯江、桂江、西江兩岸防護林建設,改造提升城市主次干道和外聯交通干線綠化景觀,加快形成城市綠色生態走廊,讓人民群眾“放眼都是綠”。
加強污水大氣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都必須守住大氣和水這條生命線。因此,梧州將持續推進“碧水”工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制度,推進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加快江河污水直排口治理,重點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的污水截流、收集,加快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全面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持續推進“藍天”工程,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加大對空氣質量“PM10+PM2.5聯合控制”力度,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督,嚴厲處罰偷排超排行為,努力從源頭上解決大氣和水污染問題;健全區域生態合作機制,加強與珠西流域城市水生態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力度,保持流域生態環境,共同呵護千里西江。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低碳發展綠色崛起?!笆濉逼陂g,要加快完善循環經濟體系,推動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產業聚集發展,做長再生銅、再生鋁、再生不銹鋼等循環產業鏈,推動陶瓷建材、醫藥食品、林產林化、船舶機械等傳統產業實施循環化改造,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全面加快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推動資源節約和經濟發展雙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