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

    第三方治理將成環保主流模式

    更新時間:2016-04-15 08:30:09點擊次數:2424次字號:T|T

        盡管目前由于價格機制問題、回報機制問題等造成PPP、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實踐中遭遇諸多阻力,但隨著模式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制度設計,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成為環保產業主流商業模式。

        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趯Νh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這一嚴峻形勢更加清醒的認識和判斷,現在政策核心已從單純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向取得最終環境治理效果在轉變。

        環保行業的成長主要受益于嚴格的環保法規、政策及監管。在經濟新常態下,環保產業承擔環境治理、拉動經濟增長的雙重任務。

        作為預期未來的支柱產業,環保產業在引領經濟綠色增長和消除環境污染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預計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可能超過5萬億元,甚至可能達到更高的目標。這意味著節能環保產業正由過去的“配角”,變身為“主角”,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柱產業。

    產業利好接踵而至

        目前,中國在污水處理、工業廢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已經啟動強力監管及問責機制。同時,一系列產業利好接踵而至,環境大規模治理成為新常態,為環保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繼出臺“大氣十條”之后,2015年,中國出臺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預計到2020年,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需投入資金約4萬億至5萬億元。

        “土十條”也且行且近,出臺在望,在發布之后,將加速釋放土壤修復市場,帶來的市場投資機會將遠高于“水十條”。

        2015年,國務院先后下發《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根據相關規劃預測,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各自投資均達到萬億元級別。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項目通常伴隨河道治理、供水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等相關環保治理需求,環保企業以環保為切入口,承擔當地公用事業建設任務,有望在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項目建設中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環境稅目前正在按程序審核,推出在望,環境稅一旦開征,對環保產業發展也必將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第三方治理模式已獲得實質性推進,政府購買環保公共服務、PPP模式和環境監測社會化已鋪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正在加快,市場化機制正逐步建立。在環保新政策、新舉措推動下,環保行業總體規模正逐步擴大,增長速度達到GDP增速的兩倍以上,產業領域不斷擴展,整體水平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各種市場化治污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和探索之中。

    環保企業數量多、規模小

        從目前統計資料看,中國環保產業從業機構為2.4萬家左右,上市公司達400家。其中,制造與批發零售企業數量占據環保企業數量的一半左右。產業布局上形成“一軸一帶”格局,“一軸”指上海沿長江至中部省份的“沿江發展軸”,“一帶”指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發展的“沿海發展帶”。

        從企業規???,小微企業數量多。注冊資金為50萬元以下的占比超過七成,規模50人以下的占比為92%,九成企業收入不足千萬元。

        上市環保公司中,三成左右選擇在新三板上市。上市公司市值呈金字塔型分布。以20141212日人民幣市值為準,77家環保主營上市公司市值大概分三個梯隊,200億元以上的8家,100-200億元的14家,100億元以下的55家。

        從經營情況看,現有環保企業發展情況差異性明顯,近三成的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超過50%,約兩成企業為負增長。

        目前,整個環保產業近一半營業收入是民營企業實現的。從上市公司情況看,在22家市值100億元以上的環保上市公司中,有國有企業11家、民營企業也是11家,各占半壁江山。這說明民營環保企業越來越被資本市場接受和認可。

        從企業發展角度看,國內環保企業呈現平臺、垂直公司兩種發展態勢。一些環保企業逐步由單一業務向多元業務發展,如由單一從事水務逐步拓展固廢處理、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等業務,形成業務范圍廣泛的平臺公司;而一些環保企業選擇不斷強化在某一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投入,成為在該領域專、精、尖的垂直公司。

        一些環保企業為加速產業鏈整合和異地擴張,顯著提升公司業績,走上了并購重組的路徑。在大氣、水、土三大行動計劃帶來數萬億元產業紅包刺激,以及PPP模式下對企業融資能力、綜合治理能力、政府協調能力提出新要求的多重背景下,環保企業紛紛啟動并購重組。

        2014年,上市環保企業并購明顯增多,并購數量達160起,總金額396億元,平均每筆并購金額2.5億元。從2015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僅61家公司披露涉及環保領域的并購重組事件,并購交易總價值超562億元,并購速度明顯加快。

        節能環保上市公司并購的方向通常有三個: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平臺化,也有一些混業并購的現象。相對于往年環保公司并購熱衷于橫向一體化的“跑馬圈地”,今年環保上市公司并購的一大特點是通過并購打造平臺型環保集團,平臺型企業日益成為并購的重點對象。并購呈現由項目型并購向企業并購轉變。

        為促進并購重組的推進,諸多環保企業還爭相著手建立并購基金,加速進行產融結合,為實現外延式擴張插上翅膀。除了行業內的并購重組,在環保產業高速增長潛力的刺激下,越來越多行業外的企業通過并購進入環保產業。

    業發展碎片化

        環保投資占比是衡量一個國家環保力度的重要指標。從發達國家環保發展情況看,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3%時,環境質量才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中國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雖然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但起點低,直到2000年才首次突破1%,近年來多在1.5%左右?!笆濉逼陂g,環保投資額規劃達到3.4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62%,但占GDP的比重仍不到2%,投入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環保投入歷史欠賬過多。從結果看,盡管中國環保投資逐年增長,污染物減排效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減排速度遠低于投資增速,因此加大投資力度、針對重點污染領域治理是必然選擇。當前環保產業市場仍不夠成熟,產業發展呈現碎片化。

        具體表現為:

        1. 產業集中度低,大型環保企業數量占全國環保企業比重不足5%。即使國內的大型環保企業,與國際大型環保企業規模、實力差距甚遠。

        2. 環保市場不規范、價格扭曲、低質低價等惡性競爭現象仍然很普遍,仍未形成拼技術、拼質量、拼服務的良性競爭態勢。

        3. 環保各細分領域發展不均衡。目前,市政水務、生活垃圾處理的發展已比較成熟,并趨于飽和,而黑、臭水體治理、土壤修復等細分領域尚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市場尚未激活。

        4. 政策機制不完善,執行力仍比較差,環保相關財稅優惠政策激勵力度有限,引導效力不強。

        5.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區域發展不均衡,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仍比較突出。最后,社會化服務程度低。

        近兩年,黨和政府積極推進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鼓勵采用PPP模式,環保投資融資主體呈現多元化。但在實踐過程中,卻問題重重。突出表現為:

        1. PPP在推進過程中,涉及多項法律和制度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2. 地方政府缺少契約精神,未形成公開透明、重合同、守信用的實施環境。

        3. 價格調整機制和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社會資本合理合法收益難以獲得可靠保障。

        4. 政府不夠尊重市場規律,尚未建立起政府和社會資本平等合作的制度保障體系,政府和社會資本權責義務不夠對等,未能真正實現互利互惠。

    未來新的市場熱點

        2015年起施行的新《環保法》不僅加大對官員的問責力度,也對排污治污企業做了嚴格要求。在主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下,低成本、低技術路線的環保企業將會被淘汰。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隨著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環保產業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到公眾的關注。環保企業若想發展壯大,就必須在公眾面前樹立正面的環保企業形象。

        可以確定,“十三五”期間必將“加碼”生態文明建設。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將得到進一步落實,新一輪大規模的環保投資即將展開。依據國家相關部委推算,“十三五”期間,環??偼顿Y將超過1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產業年增速有望達到20%以上。

        目前,政府向污染宣戰的決心達到歷史頂點,未來更多污染物將列入減排指標,大規模集中治理污染將成為常態,故此必將加速環境治理市場需求的深度釋放,帶來一系列新的市場熱點。如土壤修復、黑、臭水體治理、危廢處理處置等細分領域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打開,環保業務將向環境領域全領域拓展。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環境形勢的不斷變化和國家政策的引導,中西部城市、中小城市、縣城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市場將成為新的市場熱點。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穩增長任務較重的情況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對拉動投資的作用正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如珠海等城市更以立法手段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全國將掀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大潮。

        與拉開序幕的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相輔相成,國務院部署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涉及包括生態修復、園林綠化、管網建設與運營、智慧城市與物聯網技術、污水污泥處理等多個行業。

        以往中國水污染治理行業更強調的是點對點治理,未來發展方向必然向流域治理、城市水系統的綜合治理方向發展,而海綿城市正符合這一趨勢。

        面對可期的“萬億蛋糕”,各路企業聞風而動。未來具有綜合設計、工程、運營整體環境解決方案服務能力的環保企業,將順應趨勢、緊抓機遇,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將成為環保產業新的市場熱點。

        完成“十三五”的環保規劃任務,據估計需要17萬億元至20萬億元資金。沒有社會資本的參與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近年來,中央政府在不遺余力地推進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

        而對于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PPP模式將是完成規劃目標的必由之路。中央政府同樣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如對試點海綿城市建設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中央財政額外提供10%的獎勵。

        因此,盡管目前由于價格機制問題、回報機制問題等造成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實踐中遭遇諸多阻力,但隨著模式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健全政策法規、優化制度設計,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成為環保產業主流商業模式。利用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既可以解決環境治理問題,又可以解決拉動經濟增長問題,促進中國環保產業快速成為支柱產業。

    市場格局迎來調整

        落實現有的環境規劃、計劃和標準,中國在五大環保領域的綠色融資需求為14萬億元至30萬億元之間,資金需求巨大。

        2015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作為生態文明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詳細規劃了建設綠色金融體系,具體措施包括:推廣綠色信貸,加強資本市場相關制度建設,支持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建立綠色評級體系以及公益性的環境成本核算和影響評估體系,積極推動綠色金融領域各類國際合作等。

        為滿足綠色融資需求、支持綠色轉型,未來將在綠色銀行、綠色債券、綠色PPP、綠色基金和碳金融領域優先突破。據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末,銀行業機構綠色信貸余額7.59萬億元,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較年初增長15.67%。從環保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產業資本主導的時期已經開始進入金融資本融合的常態。環保產業的融資渠道將更為暢通。

        從國外環保行業發展歷程來看,并購是驅動環保企業快速成長的核心因素之一。水務巨頭威立雅、固廢巨頭WM、監測巨頭丹納赫等都是借助收購兼并方式,成長為全球行業巨頭。

        目前中國環保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產業整合空間很大。以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為例,據統計,2014年,中資背景的環保上市公司市值超過200億元的不足10家,僅有3家企業盈利超過10億元,與國際環保巨頭規模相去甚遠。隨著中國環保產業自身發展成熟,以及政策、資本等外部因素力量的推動,環保產業的并購潮必將延續,并購金額將進一步刷新,環保企業數量將逐步減少,市場集中度將大幅提高。借助并購手段,未來五年,將誕生一家或多家中國本土的千億元規模的環保企業,市場格局將發生重大調整。

        當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O2O、物聯網、智能化、工業4.0等浪潮,正以無孔不入的態勢沖擊全球技術、經濟、商業等各個領域。以之為背景,新技術、新經濟、新商業正在快速發展。對于環保產業,大數據、“互聯網+”等智能技術已經成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且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如環境數據采集的信息化,從在線監測到大數據應用,可以為環境管理部門、環境企業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數據與信息,從而實現優化環境治理。

        如何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環保產業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從而在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品牌傳播、市場營銷等方面對環保產業進行改造或顛覆?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在環保產業謀布局、創機遇?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思考、探索的環保企業已越來越多??梢韵嘈?,“互聯網+”必將對傳統環保行業未來產生深刻影響。

        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國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市場已趨于飽和,中國環境裝備制造以及工程建設企業只有進入國際市場才能獲得新的生存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經過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環保企業在水處理、固廢處理、大氣治理等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擁有了門類齊全、成熟可靠的技術裝備,已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因此,在未來的幾年中,期待越來越多的中國環保企業加速走向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逐步增大,在一些業務領域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實力,造就一批國際化的、躋身全球同行業前列的大型環保企業集團。



    來源:《財經》雜志 (編輯:admin)
    網站首頁  | 客服中心  | 廣告服務  | 幫助信息  | 聯系我們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_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_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