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4月20日印發《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旨在貫徹落實《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队媱潯诽岢?,要加快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園區和區域循環發展、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等,其中重點提出促進生物質能發展、深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及“互聯網+回收”模式。本期我們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國,請他為我們解讀此次《計劃》。
突出生物質能與“互聯網+回收”模式
中國經濟導報:此次《計劃》的作用和亮點是什么?
齊建國:此次《計劃》是按照循環經濟促進法的要求,貫徹落實國家《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循環經濟各項目標的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路線圖??傮w上看,此次《計劃》是以往各年工作的繼續,是長期戰略中的階段性工作推進計劃,與國家總體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和五年計劃是一脈相承的,保持了思路和政策的連續性。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計劃》突出了涉及循環經濟工作的國務院各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到相關單位,任務明確,分工明確,有利于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我認為,此次《計劃》有兩個突出亮點。
第一個亮點是,在加快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工作中,《計劃》專門提出,“促進生物質能發展。制定《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出臺成型燃料、成型設備、生物質鍋爐、工程建設和鍋爐排放等標準,實施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工程,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建設120個大型先進生物質鍋爐供熱項目,替代燃煤鍋爐供熱;在糧食主產區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鼓勵對常規生物質發電實行熱電聯產改造,到20l5年底熱電聯產機組容量超過100萬千瓦?!边@是針對我國近年來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霧霾持續高頻度發生的現實,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對霧霾產生的壓力問題而提出的有效對策。我國已經承諾,要在2030年之前使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大力發展建立在碳循環基礎之上的生物質能源應用,是減少碳排放,應對霧霾的重要舉措。
生物質能源的高效利用,不僅可以部分替代煤炭和石油能源,還可以減輕秸稈焚燒帶來的霧 霾,降低秸稈腐爛排放高溫室效應的甲烷氣體,實現碳資源的循環利用,是一舉三得的重大循環經濟路徑。
第二個亮點是,在推動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工作中,針對廢舊資源回收難的問題,提出了推動和引導回收模式創新,探索“互聯網+回收”的模式及路徑,目標是積極支持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發展。鼓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信息管理公共平臺等現代信息手段,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測,優化網點布局,實現線上回收線下物流的融合,搭建科學高效的逆向物流體系,推動企業自動化、精細化分揀技術裝備升級。
近年來,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和人口紅利消失,以及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造成對再生資源需求增長放緩,再生資源價格大幅度下降,致使回收廢棄物資源的經濟效益大幅降低,廢舊資源回收出現了新的困難,很多過去價格很高的廢舊資源變成了“無價值”廢棄物。針對這一新趨勢,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區域性廢舊資源回收新模式,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再生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經濟效益,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繼續大力推廣農業循環經濟
中國經濟導報:此次《計劃》中,把循環經濟要求貫穿到國家實施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對此您怎么看?
齊建國:在“大力推進園區和區域循環發展”方面,《計劃》提出,要把循環經濟要求貫穿到國家實施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國家為保證經濟社會總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國家資源配置優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需要。發展循環經濟的布局與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相配套,既是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保證優先發展區域的經濟模式循環化轉型的需要。
經過10年的推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過去重在經濟存量的循環化改造和經濟生活末端廢舊物的循環利用,未來將逐步轉向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量的循環化構建,因此,將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工作加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之中,對重點發展區域發展模式轉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經濟導報:《計劃》提出,發展改革委、農業部、林業局要研究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意見》,原因是什么?目前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有何困難?如何克服?
齊建國:農業既是最需要循環化發展的重要領域,又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弱勢領域?;谝幠;?、設施化、綠色化,與農產品加工業、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集成發展的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體系需要進行大規?;A設施建設投資,但是,總體上看,農業是投資效益相對較低的產業,投資回收期長,因此,投資短缺是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土地條件差、制度不完善,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制約,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天大的問題,必須解決好。解決農業問題的頭等大事是,在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同時實現農產品產量增長,同時又要保證食品安全和土地可持續生產能力。實現這樣的目標,在少用化肥農藥的前提下實現農業土地單產的提高和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是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任務。因此,此次《計劃》提出要不斷探索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開展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
在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計劃起草并報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重點在京津冀等大氣污染防治區、糧棉主產區等區域構建秸稈收、儲、運、用體系,到2015年底,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推動規?;瘶藴驶B殖業發展,引導規?;B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糞污收集、儲運、處理利用設施;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分散養殖糞污的回收處理體系。推動林業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開展廢舊木材回收利用。
《計劃》中特別提出要開展農業循環經濟示范試點。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循環農業示范市、現代生態農業基地、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和林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產業園區)建設。這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強化發展循環經濟的長效機制
中國經濟導報:《計劃》指出,要強化制度保障,您認為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完善?
齊建國:過去10年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證明,建立由法律法規和政策組成的發展循環經濟的長效機制,是循環經濟模式可持續發展,并成為經濟發展的普適模式的根本。因此,此次《計劃》提出了2015年著手起步的一系列制度建設計劃。這些制度是在過去已經出臺的制度體系基礎上的完善和發展。
首先,制定新的法規條例。包括研究制定《餐廚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化利用條例》,明確餐飲企業、回收和利用主體的權利義務,嚴格執法,杜絕“地溝油”、“垃圾豬”;研究起草《節約用水條例》,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蓋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的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完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方面的相關制度,加強對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規范報廢機動車零部件再制造。研究出臺《強制回收的產品和包裝物名錄及管理辦法》,構建押金回收制度,提高價值低、難回收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率。
其次,健全標準和認證體系。標準是一種技術性制度,是保證循環經濟規范高效發展的重要基礎?!队媱潯诽岢鲆贫ā堆h經濟科技創新總體方案(2015~2020)》。制修訂工業、服務業領域取水定額國家標準和用水產品水效國家標準。繼續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工作,編制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實施方案,探索循環經濟標準示范工作。開展園區循環經濟績效評價、固體廢物分類及利用、水的分類使用、廢氣綜合利用、能源梯級利用等方面標準的研究制定。加強對循環經濟相關領域的檢驗檢測、建立認證評價服務體系,夯實質量評價技術基礎,支撐循環經濟產業創新發展。
第三,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針對目前循環經濟企業,特別是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面臨的高稅負等問題,《計劃》提出要研究完善《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推進調整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及勞務增值稅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企業和項目,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鼓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相關領域技術改造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加快研究綠色債券、市場化碳排放機制等正向激勵的綠色金融政策。按照深化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通過優化整合后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行業和城市循環經濟技術模式研究與集成。支撐循環經濟領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全面落實。目前的一些優惠政策在實踐中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新的政策出臺,有望為循環經濟企業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