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業委員會 > 生物質新能源

    推動秸稈資源產業化 打造綠色經濟增長點

    更新時間:2015-09-06 08:47:51點擊次數:2460次字號:T|T

    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共同主辦的2015中國(興安盟)秸稈產業化大會近日在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興安盟成功召開。

    此次大會以“推動秸稈資源產業化,打造綠色經濟增長點”為主題,主要圍繞現代農業與秸稈產業化論壇、綠色金融與秸稈產業化論壇、秸稈產業化項目推介會等專題進行深入研究,涉及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健康產業、秸稈綜合利用等全產業鏈企業。來自政策權威、金融機構、業界專家、各地政府、中外工商企業界領袖等400余人參加了大會。

    這是中國秸稈產業領域組織召開的第一次綜合性大會,具有開拓和創新意義,為凝聚智庫、金融、企業與政府的力量,建立一批典型的秸稈產業化集群項目,拓展中國秸稈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領航中國綠色農業與農業廢棄物利用的綠色經濟先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秸稈綜合利用意義重大

    據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王玉明介紹,內蒙古是農牧業大區,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秸稈的綜合利用不僅關系農村牧區的環境面貌,也事關可再生資源的充分利用。秸稈利用得好,一方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農村環境污染,改變臟亂差面貌,對全區正在開展的農村環境整治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將秸稈加工成飼料轉化為清潔能源,變廢為寶,對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和推進農村牧區生態文明建設都將產生重要作用。

    在農業部科教司司長唐珂看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事關保護耕地、林地、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氣污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據他介紹,我國每年產生相當于8、9億噸的秸稈,相當于2億噸糧食的營養價值。所以說做好秸稈的綜合利用就等于找回來了農業的另一半。隨著我國糧食產區十一連增的歷史性成就,秸稈的收集量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全國每年約有20%的秸稈在農村腐爛或焚燒,沒得到有效利用。據專家測算,如果這2億噸的秸稈得到充分的循環利用,相當于增加了20%左右的耕地、淡水和其它農業投入品等資源,相當于現有農業經濟系統增值20%。

    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既有利于培育農村經濟新增長點,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又有利于緩解農業資源約束,轉變發展方式,既是防治農村面源污染,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徑,又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

    秸稈綜合利用面臨五大難題

    2014年預計全國秸稈的綜合利率用達到78%,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規?;?、產業化、市場化方面禁止露天焚燒,實現疏賭結合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唐珂認為:

    一是秸稈回田還田成本高。根據農業部對八省市區的調研測算,秸稈還田的成本大約為單季作物純收入的9-15%,回田指就地堆放不包括長距離的運輸,回田的總成本在15-30%。秸稈還田的總成本約占當季作物純收入的24-45%,加上秸稈集中收集的時間短、儲存的時間長、占用場地大,進一步增加了秸稈利用的成本。

    二是關鍵技術研發落后?;鶎油痉从?,質優價廉、廣受歡迎的國產免耕播種機、翻耕機、打捆機、粉碎機等大馬力機械普遍缺乏,進口機械價格偏高,不能享受補貼。農民和農業合作社處于兩難境地,抗低溫的秸稈腐熟劑研發不上,秸稈快速腐解的效果不佳,秸稈打捆的扣咱們國產解決不了,要依賴進口。

    三是缺乏科學的還田標準。目前部分地區普遍存在秸稈還多少、多久還、還什么等技術標準和方法不明確的問題,實際操作過程中憑感覺靠經驗現象比較普遍。

    四是成功的商業模式較少。收集秸稈成本高、啟動資金缺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等因素影響,目前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利用商業模式較少,龍關企業帶動作用明顯不足。

    五是扶持政策不完善。從國家層面看全國至今還沒有出臺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法律,也沒有制定規范化的劑量和補貼標準,個別出臺標準政策的省市補貼標準明顯偏低,基層普遍反映,國家對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亟待刺激用地、用電、稅收和信貸幾方面的體制政策。

     打造秸稈產業示范基地

    興安盟是革命老區,原生態保存完好,綠色農牧業資源特別富集,現有耕地面積1641萬畝,農作物秸稈總產量約1100余萬噸。據興安盟行政公署盟長杜學軍介紹,興安盟與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多次溝通對接,在推進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方面達成共識,簽署了戰略伙伴合作協議,編制了興安盟秸稈產業發展規劃,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打造全國首個秸稈資源轉化示范基地。

    興安盟2014年開始推進秸稈產業化,累計投資近1.5億元,建設村級秸稈加工廠230余家,并引進中農綠能、赤峰元易等10余家從事秸稈轉化的企業,初步形成了秸稈顆粒機械制造、燃料爐具制造、秸稈制瓦、秸稈制天然氣、秸稈生產有機肥等產業鏈。通過兩年來的示范宣傳推廣,試用秸稈產品的農民親身體驗到秸稈燃料的充足熱量、秸稈飼料的育肥成效、秸稈還田的真正好處,從懷疑觀望到主動參與,各鄉鎮村屯積極爭取,建企業、上項目,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環境報 (編輯: 方勤)
    網站首頁  | 客服中心  | 廣告服務  | 幫助信息  | 聯系我們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_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_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