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邊山西、內蒙古、山東是中國重化工業集中的重點區域,也是產生工業固體廢物和 再生資源高度集中的區域,未來六省市將協同發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7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河北唐山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下稱《行動計劃》),設定了未來3年的六省市相關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及六省市在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中的功能定位,計劃年消納工業固廢4億噸,加工利用再生資源2000萬噸,所涉相關產業總產值高達2200億元。
據悉,此次行動計劃的目標在于探索區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促進區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而五省市將承接北京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轉移的項目,但其各自分工明確,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為進一步了解《行動計劃》有關情況,記者對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資源綜合利用處處長王文遠進行了專訪。
相關背景
京、津、冀及周邊山西、內蒙古、山東諸省是中國重化工業集中的重點區域,也是產生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高度集中的區域。
“京津冀一體化”是由“首都經濟圈”的概念發展而來,涉及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個地級市;而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概念,則是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明確。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京、津、冀及周邊六省市共產生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含廢石)23.7億噸,包括廢鋼鐵、 廢有色金屬、 廢塑料、 廢輪胎、 廢橡膠、 廢紙、廢棄電子電器、 報廢汽車等主要再生資源產生量4410萬噸。
其中,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北京0.5億噸,天津0.2億噸,河北15.7億噸,山西2.7億噸,內蒙古2.8億噸,山東1.8億噸;再生資源北京550萬噸,天津360萬噸,河北1080萬噸,山西580萬噸,內蒙古240萬噸,山東1600萬噸。
就此王文遠表示, 大量工業固體廢物堆存,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給區域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而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則是一項利國利民、需要長期堅持并不斷發揚光大的基本原則與發展思路。
《行動計劃》為資源綜合利用提出了具體目標:實現年消納工業固體廢物4億噸,加工利用再生資源2000萬噸,總產值達到2200億元,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萬噸,減少細顆粒物排放2000噸,減少化學需氧量7000噸,節水7000萬立方米,減排氨氮及其他水體污染物3000噸,減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植被破壞和土地占用5萬畝。
王文遠指出,“十二五”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六省市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初具規模,年產值超過千億元;建設了承德等一批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在天津、河北、山東等地形成了廢金屬、廢塑料、廢電子電器等回收利用集聚區,培育了北京金隅等一批綜合利用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王文遠認為產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也非常突出:產業規模小、產業分散、產業發展存在技術瓶頸,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品市場、政策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協調。
具體表現為:從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企業多以中小型為主,產品附加值低,無法獲得明顯的規模效益,缺乏市場競爭力;綜合利用企業與上游企業主營業務關聯度低,在區域上尚未形成高效有機產業鏈,區域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缺乏大規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帶動效應的重大技術和裝備等。
事實上,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已有試點。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名單顯示,河北承德、山西朔州、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已在鐵尾礦、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等領域開展綜合利用。
此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形成了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一批龍頭企業。但《行動計劃》也指出,目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存在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業鏈條弱、協調少等不足。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我們深入分析全國及京津冀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和形勢,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作為全國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較為集中的地區,有條件通過區域協同在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并由此決定啟動《行動計劃》?!?/span>
王文遠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將有效發揮地區間優勢和潛力,構建區域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體系,實現再生資源區域循環?!?/span>
他表示,這將有利于減緩京津冀嚴重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有利于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建立區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實現區域產業轉型增長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思路與目標
據王文遠透露,早在2014年工信部便已組織了六省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以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啟動研究編制《行動計劃》。
“為準確把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特點、合理提出有關內容,我們實地調研了50多家企業,征求了六省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部內多個司局意見和建議?!蓖跷倪h說,“編制工作歷經了思路研究、確定框架、專題研究、文稿起草、規劃銜接、專家研討等階段,最終形成的《行動計劃》凝聚了各方共識,是集體智慧的結晶?!?/span>
《行動計劃》全面貫徹落實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精神,加強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十二五”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劃、重要資源循環利用工程(技術推廣及裝備產業化)實施方案、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等規劃銜接的同時,注重了與六省市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協調。
據悉,《行動計劃》還注重突出了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圍繞所提出的主要目標,將主要任務細化到示范基地和園區、重點建設項目、產業轉移項目、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并具體落實到了相關政策中。
《行動計劃》擬訂過程中已經對未來可能面對的各種問題采取了相應措施,并重點突出了五方面因素: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中面臨的技術、產品、市場、政策等方面突出問題;
對此,工信部有著十分明確地要求:
各有關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注重上下聯動,統籌規劃制定、制度改革、政策創新、工程建設等工作,形成有利于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
各有關地區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落實《行動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時間要求,加快制定落實《行動計劃》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與“十三五”規劃的銜接,將《行動計劃》的目標、重點任務、制度建設等要求融入到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中,體現到行業發展中。
各有關地區要抓住制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的瓶頸,繼續開展工業固廢綜合資源基地建設試點,深入推進再生資源產業園試點示范,在體制機制方面積極實踐,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的重大示范工程,建設一批重大示范項目和產業轉移項目,培育一批實力較強的專業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模式,力爭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就此王文遠強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是一項涉及多個領域、多個行業、多個環節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大力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理念,通過各種渠道開展政策宣貫,鼓勵使用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推廣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模式,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事實上,為了配合《行動計劃》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六省市都在制定各自的配套政策及項目,如7月29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指稱其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和國家規劃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并直言《規劃》的出臺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能源舉措之一。
王文遠就此指出,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項目轉移也正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舉措之一:“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雖然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但卻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必須通過功能疏解、產業轉移、甚至適當減少人口規模來騰出發展空間,才能更好地發揮首都功能。而這些都需要得到周邊地區的配合、支持、乃至于某種意義上的自我犧牲?!?/span>
他說:“《行動計劃》實施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歡迎社會各界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共同推動相關工作順利進行?!?/span>
二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進入新常態,面臨著產能過剩、資源環境壓力增大、傳統競爭優勢減弱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亟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此背景下,積極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觀引導作用,依托各地區資源、區位優勢,統籌規劃各區域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建立優勢互補的產業布局;
四是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鏈,推動建設支撐區域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平臺;
五是強化試點示范,開展先行先試,建設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和項目,在體制機制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事實上,《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正是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區域協同發展和綠色轉型的要求所提出的。
“總體思路是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為主線,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利用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基地、園區和重點企業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以機制政策創新為保障的?!?/span>
王文遠指出,其目的在于完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區域功能定位,充分發揮京津市場優勢與河北資源優勢并建立區域間協調發展新模式,繼而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高值化、集約化發展,充分發揮資源綜合利用對保障資源安全和防治環境污染的重要作用,以期全面提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綠色發展水平。
他透露,《行動計劃》三年實施期限的設定,以及截止到2017年的具體量化指標制定,都是根據《2015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量身定制而成。
任務及實施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集聚了眾多的礦山、鋼鐵、水泥、玻璃、發電廠等企業,長期以來產生了無數的工業固體廢物與可 再生資源。
有鑒于此,《行動計劃》要求建設10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協同發展示范基地,15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示范園區,50個能夠支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格局的重點示范項目,培育30家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平臺,形成跨區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新模式,建成全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創新發展的先行示范區。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同發展方面,《行動計劃》提出要明確京津冀及其周邊區域在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的定位,特別是要推動北京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逐步轉移,實現再生資源區域大循環。
其中,河北省將改造和建設10個以上年產能100到500萬噸的廢石和尾礦提取砂石料項目,河北承德、唐山、邢臺等地將建設10個以上尾礦和廢石生產預拌泵送混凝土項目、10個以上尾礦干混砂漿項目,建設20個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培育3~5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北京選擇10個 廢塑料、 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稀貴金屬再生利用等再生資源深加工利用項目,通過3年時間逐步轉移到周邊地區;而天津還將加大海外再生資源進口力度,提高資源聚集能力,構建環京津冀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鏈。
此外,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將重點優化整合現有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和集散地,提高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水平、發揮資源規模效應,承接京津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項目轉移,聚集國內再生資源,提高再生資源利用比例,促進節能降耗,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為此,北京將大力推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逐步轉移;而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將承接北京轉移的項目,形成產業鏈,促進節能降耗,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就此王文遠指出,《行動計劃》秉持問題導向和重點突出的原則,聚焦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同發展、建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基地與園區、建設區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創新平臺四大重點領域,提出了九項任務和三十三項重點建設與產業轉移項目。
九項任務主要包括:協同利用尾礦和廢石代替天然砂石,協同利用鋼渣、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脫硫石膏,多元化綜合利用尾礦、冶金煙塵等固體廢物,構建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有序轉移,建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建設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示范園區,加快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平臺。
三十三項重點建設與產業轉移項目主要包括:建設年產40萬噸干混砂漿尾礦綜合利用等22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重點建設項目,再生銅全產業鏈綜合利用等6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廢五金拆解及廢塑料加工等5個產業轉移項目。
王文遠強調,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全面落實《行動計劃》所提出的各項任務,形成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