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垃圾處理也經歷了很長的發展階段,如今整個處理體系已居于世界前列。其中,餐廚垃圾經收集運輸到最后的資源化利用,形成一條循環經濟的產業鏈。
餐廚垃圾,顧名思義是指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殘余和廢棄食用油脂。它富含有機物,是非常寶貴的可再生資源,同時容易腐爛和滋生病原微生物產生惡臭。目前國內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部分餐廚垃圾被用來喂養禽畜,回收提煉成地溝油,或與普通生活垃圾一起處理,嚴重的影響了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因此,近年來國家開始不斷推進餐廚垃圾的集中收集和處理,使之成為環保領域最炙手可熱的議題之一。
1分類收集
德國有上百家垃圾處理公司,不同的公司負責不同地區的垃圾收集處理。餐廚垃圾是按照企業和家庭分開收集的。家庭的廚余垃圾應和花園垃圾(被稱為生物垃圾)一起扔進棕色的生物垃圾桶(Biotonne)里,由公共垃圾處理運營商負責收集和處置。在個別未設有棕色垃圾桶的地區,此類垃圾被扔進黑色的剩余混合垃圾桶(Restmülltonne)。 2014年全德單獨收集的家庭生物垃圾量約為730萬噸,另外約有480萬噸生物垃圾和剩余混合垃圾一起進行處理,剩余部分由居民在花園里自行處理。其中西德各聯邦州的生物垃圾單獨收集處理率遠遠高于東德各聯邦州,如西德的拜仁州、北威州和下薩克森州高達80%以上 。然而根據德國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法》(Kreislaufwirtschaftsgesetz),2015年起家庭生物垃圾必須單獨收集處理。居民按垃圾桶容積和清運頻率繳納垃圾處理費,政府為鼓勵居民將有機質垃圾分開投放,生物垃圾收費標準要比剩余混合垃圾低。以柏林市為例,其剩余混合垃圾和生物垃圾處理費如下表1所示。
表1 柏林市剩余混合垃圾和生物垃圾處理費
除此之外,生活小區內還設有黃色和藍色的垃圾桶(如下圖1所示),分別用來收集可回收垃圾(塑料包裝)和廢舊紙張。這兩種垃圾的清運則不收費。
圖1 生活小區內常見垃圾桶
企業有機垃圾主要來自超市、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館,年產生量約為一百萬噸(2008年)。不同于家庭生物垃圾,企業有機垃圾一般需自行委托給環保公司進行收集處理。選擇的垃圾處理公司不同、垃圾量和運輸距離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以柏林的ALBA公司為例,市區內每清運一次餐廚垃圾(240 L)的價格為21.42歐。小型企業(如小餐館,有機垃圾量小于80 L/周)可在得到政府的許可后將餐廚垃圾交由公共垃圾處理運營商,和家庭生物垃圾一起進行處理。
2處理方法
餐廚垃圾由專門的運輸車送到處理廠后,將進行機械預處理和生物處理。
家庭生物垃圾大多進行好氧堆肥,但由于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的補貼政策,采用干式厭氧發酵法處理的比例將逐年升高。常見的生物垃圾處理廠的結構布局如下圖2所示。
圖2 常見生物垃圾處理廠的結構布局
企業餐廚垃圾的干物質含量一般為15%-25%,有機物含量為85%-94%,每噸干物質日產甲烷量可達450-900 m3,因此通常在消毒后使用濕式厭氧發酵或聯合發酵的方法進行處理。下圖3為德國某企業餐廚垃圾處理廠的處理流程圖,選用的工藝是兩相濕式厭氧發酵。
圖3 德國某企業餐廚垃圾處理廠的處理流程圖
德國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的厭氧發酵產沼氣裝置,技術和管理也非常成熟。分解產生的沼氣凈化后并入天然氣管道,用作車用燃氣或用于發電等;發酵產物脫水干燥后,產生的沼液部分回流部分進行處理,處理達標后排放或用作周邊農田的液體肥料,剩余的沼渣則進行好氧堆肥穩定化,做成肥料或營養土。沼液和沼渣大多集中運輸到專業的公司,由它們進行后續處理和銷售,但其中每個環節(運輸、處理、加工和銷售)都有非常具體的法律規定,并得到有效的監督。
3肥料的質量管理
在中國,餐廚垃圾的末端處理還處在探索階段,沼渣制成的有機肥銷售比較困難,尤其是目前技術指導和產品標準尚未出臺,肥料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德國的管理方法。在德國,餐廚垃圾加工制成的肥料需定期進行質量檢測,檢測內容包括肥料的來源、物理和生物特性、鹽含量以及重金屬含量,保證其品質滿足《生物廢棄物條例》(BioAbfV)和《肥料施放規定》(Düngermittelverordnung)的要求。檢測通過后產品才可獲得下圖4所示的質量認證標簽(RAL-GZ251),獲得投放市場銷售許可。據統計,目前德國每年由餐廚垃圾制成的肥料約有450萬噸,其中2/3用于農業,其余用于家庭花園和制成泥炭土等。
圖4 質量認證標簽(RAL-GZ251)
由于國內外餐廚垃圾性質和管理水平差異較大,家園覺得我們只能借鑒而不能照搬國外的經驗。餐廚垃圾的資源化處理是一條產業鏈,從推廣家庭和企業的垃圾分類到保障餐廚垃圾的物流供應,從解決處理技術上的難題到確保產品的質量和銷售,每個環節都需要探索和完善,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前提。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變還需要一步一步來。
原標題:德國餐廚垃圾的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