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安丘市是首批實施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的重點縣(市),在項目實施推進過程中,該市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圍繞可推廣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安丘模式”目標定位,突出“投資少見效快、接地氣可復制”的有機肥項目建設要求,通過推廣山東富鑫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設備預投、產品償還”的經驗,在大幅降低養殖場戶畜禽糞污處理成本的同時,暢通了種養循環渠道,建立了覆蓋全縣域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綠色產業”,有效提升了區域內出口農產品的品質,充分發揮了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的示范作用。
一、養殖場企業,徹底甩掉了糞污處理的“包袱”
“以前,我們花費大量人力財力處理場內的雞糞,而且異味比較大。去年,市里實施了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我們應用了富鑫公司‘設備預投、產品償還’模式,不僅實現了雞糞的快速有效處理,而且整個過程沒有異味,除了給設備搭建雨棚,我們基本沒有投資,真是徹底甩掉了糞污處理的‘包袱’?!卑睬痿斬S西營肉雞養殖場負責人李忠曉高興地告訴筆者。
如何有效提高養殖場戶處理畜禽糞污的積極性,更大效應的發揮中央財政資金作用是橫在安丘畜牧部門面前的一道坎。傳統的畜禽糞污處理,養殖場戶要花費大量的資金用于建設糞污處理設施、配套處理設備及后期運行管理,無形中提高了畜禽的飼養成本。為了邁過這道坎,安丘市畜牧部門積極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項目補貼,鼓勵相關企業加大技術設備研發投入、轉變糞污處理機制,創新了有機肥產業經營模式。
山東富鑫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瞄準當地畜禽糞污資源和有機肥市場潛力,投入巨資研發有機肥關鍵技術和設備,通過與規模養殖場簽訂畜禽糞污處理協議,并免費投放至養殖場,安裝發酵機、建設多功能發酵站等,雞糞在養殖場內6到8個小時即可完成發酵處理,形成的有機肥半成品由公司進行回收,回收的半成品有機肥實物逐年抵償設備投入的費用。如此,一是減輕了養殖企業的負擔,二是投資者回收了市場需求的有機肥。當地畜牧部門及時總結并推廣了這一新型模式,養殖場戶在基本“零投入”的基礎上,實現了畜禽糞污的快速有效處理,卸下了背在身上的“包袱”。同時,該模式協議約定的設備款抵扣完后,設備歸養殖場戶所有,并參與到后續有機肥的利潤分配。目前,該模式已逐步在山東濰坊、泰安、青島、煙臺等地以及廣西、重慶等地進行示范應用,并建成示范點51處,為養殖場戶節約資金達1000萬元以上。
二、有機肥企業,真正縮短融通了有機肥產業鏈條
“畜禽糞污是我們生產有機肥的重要原料,目前存在收集難、處理時間長等問題,每家每戶的畜禽糞污發酵情況、含水比例、腐熟程度都不一樣,一直是制約我們快速發展的一個瓶頸,但應用‘設備預投、產品償還’模式的養殖場,糞污已經基本發酵處理到位,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濰坊瑞德沃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家慧說。
應用“設備預投、產品償還”模式的養殖場,畜禽糞污經過快速腐熟發酵除臭處理,發酵處理成的初級肥料可直接還田施用,或作為有機肥原料運送至畜禽糞污處理利用中心,通過進一步腐熟處理、二次加工,制成富含氮、磷、鉀、有機質以及植物必需的中、微量元素的土壤改良劑、生態有機肥,進一步提升了有機肥產品價值。
在瑞德沃有機肥加工車間里,從養殖場運來的經過快速發酵處理的畜禽糞便堆放在二次發酵處理池中進行微生物發酵。李家慧介紹說,“我們通過有益微生物菌群技術,對收集來的畜禽糞污進行再次加工處理,生產的高品質有機肥,相比養殖場初步處理的初級肥料,市場價格每噸要高600多元,這其中僅養殖場處理環節為我們提供的利潤,每噸產品就可達近200元”。目前,安丘市通過項目扶持,建成畜禽糞污集中處理利用中心5處,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以集中處理中心為支撐、“企業+基地”合作處理為補充、規模養殖場規范處理為主體的畜禽糞污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基本建立,全市新增沼液菌肥、有機肥生產能力40萬噸,貫通了糞污處理、有機肥生產推廣產業鏈條,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率達到93.6%以上。
三、種植基地,切實提高了優質農產品品質和收益
提高了畜禽糞污處理效率,只是解決了建立種養循環、農牧結合產業鏈問題的一半,另一半是如何降低有機肥使用成本,提高種植業戶大面積施用有機肥的積極性。為此,安丘市出臺政策措施,結合有機肥替代化肥政策的實施,鼓勵引導種植業戶特別是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示范帶動有機肥推廣施用。該市石埠子鎮大姜種植戶孫志剛說,“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今年大姜的畝產量到了2萬斤,算下來一畝地多掙5000多塊錢”,在2018年多雨受澇的情況下,他種的姜每畝比去年增收3500多斤,同時,地塊土壤的抗重茬和透氣透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在重視吃得綠色、吃得安全的同時,越來越看重果菜的口感、口味,試圖找回童年時的味道”,這兩年,從事果蔬種植的濰坊坊子區種植大戶周政治,從有機肥科學施用上嘗到了甜頭,“市場上普通的西紅柿兩塊多一斤,好點兒的三塊多一斤,而我種的能賣到五六塊一斤,僅一季西紅柿就可增收1.1萬元”,他坦言,之所以價格可以賣到這么高,是因為通過施用有機肥,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抗澇能力,改良提升了果蔬口味口感,得到了市場認可,有時還沒等成熟就被客戶預定了。該市專門從事出口農產品檢測的山東凱瑞檢測有限公司,承擔著全市出口蔬菜70%以上的檢測量,其負責人李兆綱說,“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大威脅是違規用藥,現在歐盟、日韓等國際市場對藥殘的檢測標準逐年提高,倒逼國內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從種植源頭通過廣泛施用有機肥、控制藥物使用等多方面,控制產品質量、提升果蔬品質和口感”。
作為全國農產品出口第一大縣,安丘市近年結合全市有機肥替代化肥、耕地質量提升等項目,建設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示范園區,積極推進畜禽糞肥在種植基地、農業園區施用還田,打造生態高效循環農業產業鏈,農產品出口實現連續11年增長,年向美日韓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農產品150多萬噸,蔬菜出口74.5萬噸,貨值6.5億美元,占山東全省的七分之一,出口農產品抽檢合格率100%,實現了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安丘農耕”區域品牌農產品品質,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實施成效顯著。
(作者:趙言,山東省安丘市畜牧局;劉建龍,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