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研究

    推進垃圾分類要保持歷史耐心

    更新時間:2019-06-18 18:35:01點擊次數:2055次字號:T|T

       ■常紀文


       垃圾分類看起來像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它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改善生活環境、增強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需要,是社會文明自我提升的需要,因而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一件大事。垃圾分類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共識,是中國生態文明發展史的必然產物。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各國垃圾分類的啟動與實施,須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大潮中統籌考慮。因為缺乏意識基礎,垃圾分類開始太早了不行;因為環境污染的危害和自然資源的短缺,垃圾分類開始太晚了也不行,所以各國必須結合自己發展階段,尋找最佳的垃圾分類啟動時間窗口,妥善制定垃圾分類戰略推行的階段性目標。

       縱觀歐美發達國家垃圾分類的歷史,垃圾分類的全面推進及其法制化都是在工業化的關鍵階段即經濟和社會轉型期全面啟動并發力的。如日本從1975年靜岡縣沼津市開始垃圾分類,僅將垃圾分為可燃燒與不可燃燒兩類,后逐漸在全國普及和深化。經過40多年的發展,日本目前的垃圾分類已經做得很好了。德國盡管早在1904年就實施了粗放化的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制度,但因為廢物總量太多,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垃圾填埋場全面告急,聯邦政府于1991年發布了包裝條例,隨后工業界建立了促進垃圾分類工作細致化的垃圾回收和再加工系統。

       在工業化的關鍵時期即轉型期,有了前期的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特別是環境污染教訓,社會公眾接受垃圾分類的規則相對容易一些;有了工業化前中期積累的科技和經濟成果,各方面配合政府推行垃圾分類有了經濟、技術和管理基礎。關鍵是,在這一時期推進垃圾分類,有助于補齊自然資源的短板,有利于通過全程減量減少垃圾的產出,減少環境負荷,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這一歷史規律不能違背。

       我國垃圾分類的決策部署,與發達國家普遍開展垃圾分類的時間窗口是基本一致的,須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大潮中統籌考慮。2017年3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決定在46個重點城市開展垃圾分類的先行先試,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強生活垃圾分類。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2019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在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印發《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這意味著,中國的城鄉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拉開帷幕。

       目前,我國正處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窗口期是指目前是我國生態文明改革的最佳時機。在這一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垃圾分類作出統籌部署,設計出階段性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路線圖,是符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放眼世界,這與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轉型的時間窗口期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國從分區試點到全面部署的垃圾分類決策是科學、及時、合理的。

       我國垃圾分類的統籌部署,需要把握好時間節奏,保持必要的歷史耐心。垃圾分類的物質裝備容易建設和配備,但因其涉及社會文明觀念的轉型,涉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因此是一個慢工細活的系統工程,在推進時既要保持戰略定力,也要保持一定的歷史耐心。在推進方式上,宜穩中求進,不斷深入,不宜“大躍進”地搞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從國際上看,垃圾分類從試點到全面順暢運行,至少需要一到兩代人的時間??紤]到我國是后發追趕型國家,發達國家開展環境保護的很多經驗和教訓可供我國參考和借鑒。在生態文明方面,目前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生態文明的監管和司法體系已經完備,生態文明的社會公眾格局初步呈現,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

       與此相適應的是,生態文明的成效相當顯著,全民的生態文明共識已基本形成。具體到垃圾整治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全民形成垃圾分類意識、各地健全垃圾分類體系的時間會大大縮短,進程會大大加快。如在發達地區的農村和大城市的郊區,以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湖南省寧鄉市為例,在短短的三五年時間內,就在農村建成了基本完備的垃圾分類裝備體系、垃圾清掃和管理評價體系、垃圾分類打分評價與獎懲體系、垃圾轉運和分類處理體系、資金籌集和經濟激勵體系,鄉村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村容村貌和鄉村風尚大為改觀。一些大中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寧波等,有的已經制定了垃圾分類的地方條例或者規章,違者處罰。如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于2017年12月27日通過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于2019年1月31日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兩者對適用范圍、責任主體、分類方法、管理部門職責、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獎勵與處罰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有的準備修改現行的生活垃圾管理地方立法,如北京市準備修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不按照規定分類投放垃圾,予以勸阻或者罰款,將已分類垃圾混裝運輸的,嚴懲重罰。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用法制來保障和推進綠色生活方式改革的深化,全力推動城鄉垃圾分類,將大大加快我國垃圾城鄉環境整治、改善城鄉環境質量的進程。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科學報》 (2019-06-18 第7版 生態環境)


    (編輯:admin)
    網站首頁  | 客服中心  | 廣告服務  | 幫助信息  | 聯系我們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_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_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