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有很多過去因礦產開發產生的礦坑、沙坑,許多工業固體廢物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包頭又是干旱半干旱地區,這些能否結合起來?”
許昌市濱河公園水系部分景觀由再生擋土砌塊構建
這個場景有點“燃”,仿佛大片里運輸“重要戰略物資”進出“軍事基地”:
包頭希鋁熱電廠,一輛輛運輸車列隊經灰渣場入口處的自動車牌系統嚴格識別后進場,車上的固廢經過磅形成精準檔案(一般工業固廢臺賬),過磅單交給灰渣場管理人員同時進行車輛審核登記。 熱電廠管理人員通過遠程視頻監控系統24小時實時監控,同時每日對固廢運輸車輛行走軌跡進行抽查并截圖存檔,形成可追溯檔案。 “我們用科技手段實現固廢轉運智能化管控,在工業廢棄物轉運處置方面,希望鋁業建立了最嚴格的固廢管理制度。”東方希望包頭稀土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環保部長王林會告訴本刊記者。 在深圳、上海等超大城市致力于探索生活垃圾分類的同時,包頭、許昌等資源型、工業型城市在工業垃圾、建筑垃圾無廢化方面,也趟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路徑。 “閉環式臺賬式”固廢管理模式是包頭在固廢管理制度上的創新,包頭希鋁是該市最早實行該模式的企業之一。 工業廢物消極堆存不僅占用土地,浪費人力物力,且極易通過淋溶污染土壤和水體,或隨風飛揚污染大氣,影響作物生長和居民健康。 包頭的工業固廢堆存量極大。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包頭新增固體廢物超過1億噸,全市固廢堆場多達1051處,堆存總量約10億~20億噸,大量固廢亟待處置。 包頭在工業固廢處理方面率先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如《工業固廢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政策措施》《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鼓勵政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貸款貼息政策實施細則》等。在被確立為“無廢城市”試點之前,包頭已經實現了固體廢物產生、貯存、利用和處置等關鍵環節的全程管控。 2018年,包頭市環保局對全市固廢情況進行現場調研時發現,部分單位依然存在亂傾倒問題,后來包頭參照危險廢棄物管理模式,提出對全部工業固廢實施“閉環式臺賬式”管理。 當年,包頭市出臺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試行)》,對涉固單位臺賬及固廢利用、處置、運輸、貯存、傾倒等6個方面進行全面排查,排查了9個工業園區、6個自然保護區和422家企業。目前,241家涉固企業已建立臺賬。 “我們正以最強有力的管理方式防治環境污染。” 包頭市生態環境局輻射土壤科副科長曹鑫罡說,“下一步,在‘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我們還要提升這套模式的信息化功能,利用物聯網進行信息化管理。” E20環境平臺固廢產業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丁寧對《瞭望東方周刊》分析說:“包頭是北部礦產資源豐富的內蒙古、山西、陜西及寧夏等省份中的代表城市,以包頭為試點進行‘無廢城市’建設,將為周邊幾個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固廢及危廢貯存量較大的地區提供重要經驗。” 包頭目前還有1.4億噸的累計工業固廢堆存量,如何給它們找到“出路”? “包頭有很多過去因礦產開發產生的礦坑、沙坑,許多工業固體廢物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包頭又是干旱半干旱地區,這些能否結合起來?在利用固體廢物修復生態方面,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試點經驗,現在正在制訂制度和標準。”曹鑫罡說。 包頭阿嘎如泰蘇木地區的大青山南坡,因長期采石導致危巖山體遍布,稀少的自然降雨量、礫石化的土壤環境是困擾生態修復的難題。 基于包頭市一般工業固廢在保水保墑方面的生態價值,包頭市環保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在阿嘎如泰蘇木地區的大青山南坡上,聯合開展了三種廢棄物改良土壤的實驗課題,選擇粉煤灰、水庫底泥和生活污泥進行混合,回填礦坑改良土壤,在此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通過十多年的自然恢復,如今實驗區已綠樹成蔭。 “但如何進行大規模的治理和應用,除了考慮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以外,還需要制度上體系上的支持。”曹鑫罡說。 清華大學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助理主任劉麗麗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目前我國工業固廢的市場化存在障礙,那就是標準的制定落后于資源化產品的開發。 “比如包頭,如果想做礦山修復回填項目,要大規模鋪開首先就要有讓市場接受的標準。再如固廢做出來的建材產品符不符合要求,有沒有環境風險,這些都還沒有標準,試點城市要從制度體系層面來解決標準問題。”2019年2月1日,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研發的新型環保稀土釉陶瓷(賈立君/攝) 中原城市群唯一入選“無廢城市”試點的許昌,則在建筑垃圾處理上探索出了自己的模式,已經起到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鄭州、商丘、信陽和駐馬店,甚至云南玉溪,都在學習“許昌模式”。 許昌城西的金科再生建材生產基地,10多米高、方圓近百米的建筑垃圾堆放在一起,像一座小山。垃圾山旁,是一個長10米、高4米的履帶可移動破碎篩分機。 按下按鈕,“龐然大物”伸出長長的“手臂”,源源不斷地將建筑垃圾塞進肚子。在它“鐵胃”的作用下,兩三分鐘后,4種大小均勻、規格為2毫米至30毫米的細小顆粒被從出口處“吐”了出來。 粉碎成顆粒的建筑垃圾被運送至生產車間。1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內,只有七八名工人。工人在電腦上確定不同的配方比,點一下“確認”鍵,原料被輸送至3米多高的攪拌平臺,然后通過傳輸管道被運送至生產主機,從出口出來的是規格各異、節能環保的多孔磚、標準磚、空心砌塊磚。 2018年,許昌市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系統,生產出用于市政工程等領域的環保標磚近2億塊。 許昌市清潩河畔,占地200畝的濱河公園是市民親近自然、鍛煉身體的好去處。這座公園的建設消化了建筑垃圾230萬噸,新增綠化面積2000多平方米。 濱河公園的水系景觀、廣場、游園小徑等的建造均采用了再生混凝土、再生透水磚、再生仿石材等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既豐富了地形地貌,又大大縮減了建造成本,真正實現了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公園所占地原規劃為棄土類建筑垃圾堆放場,我覺得太浪費,就想著把它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示范作用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主題公園。”公園的投資建設方許昌金科建筑清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福安告訴本刊記者。 李福安在許昌生活多年,做了近20年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工作。他說,現在在許昌,無論是街頭巷角還是廣場公園,建筑垃圾再生產品處處可見。“這種改變,潤物細無聲。” 近年來,許昌市在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打造出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特許經營、循環利用”的“許昌模式”。目前,該市每年可處理、再利用建筑垃圾450多萬噸,建筑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別達到100%、95%。 “建筑垃圾處理地域性特點不強,‘許昌模式’對其他建筑行業發達的城市參考意義較大。”丁寧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楊鐵生在調研許昌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工作后說:“許昌地處中原腹地,但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的理念超前,效果明顯,他們的路子值得學習和借鑒。” 許昌市“無廢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已制定涉及8個重點行業、377家企業的創建服務清單,正在高規格、高標準編制許昌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目前,許昌市與國內知名環??萍计髽I合作,投資21.65億元的靜脈科技產業園正在建設中。這是一個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涵蓋建筑垃圾處理、醫療及危險廢棄物處理、電子垃圾處理等功能的綜合性垃圾處置產業園,建成后將形成回收、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完整產業鏈。 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丁寧說,“由于河南省建筑施工行業發達,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的銷售渠道容易就近打通,商業模式較為清晰,未來以許昌為核心的中部地區建筑施工-建筑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銷售的鏈條將可持續打通并帶來較大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