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研究 > 政策解讀

    關于《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類行業協會改革的實施辦法》的起草說明及征求意見稿

    更新時間:2019-08-21 17:38:24點擊次數:2617次字號:T|T

    按照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的有關規定,現將《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類行業協會改革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起草情況說明如下。


    一、制定文件的必要性


    我省經濟類行業協會在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服務企業發展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但與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特別是與南方市場經濟活躍地區相比,在發展理念、管理機制、法人治理、公信力發育、運轉效率、培育措施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經濟類行業協會受體制機制、人才缺乏、服務能力制約,能夠提供的協會服務整體上難以滿足企業等市場主體日益高漲的通過協會組織實現合作共贏、行業自律、維護權益的需求,是當前我省經濟類行業協會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


    根據省委公布的《制度創新第一批重點項目》,由省工信廳、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牽頭,省委統戰部、省編辦、省國資委、省工商聯等部門參與,共同承擔“規范發展,強化功能,有效發揮經濟類行業協會作用”選題的制度創新研究。


    二、起草依據


    該文件以《省推動制度創新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制度創新第一批重點項目的通知>》為依據制定。未設置行政處罰、行政許可和行政強制事項。


    三、起草過程


    自2016年開始,省經信委就開展了一系列經信領域行業協會省內外調研活動,召集全省性經信領域行業協會座談會,全面了解發展情況,梳理存在的問題,研究對策建議。2018年9月下旬,省委公布《制度創新第一批重點項目》后,省工信廳黨組高度重視經濟類行業協會制度創新研究工作,主要負責人親自研究部署。9月底,我廳商請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委統戰部、省編辦、省國資委、省工商聯等牽頭和參與部門共同成立了經濟類行業協會制度創新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牽頭部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同時,在多方征詢作為會員單位的企業、經濟類行業協會和經濟、法律、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圍繞經濟類行業協會去行政化、市場化、社會化、規范化、職業化方向,梳理了經濟類行業協會制度創新的八個重點領域,供成員單位參考開展前期研究。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省編辦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實際、圍繞八個重點領域提出了制度創新意見建議。隨后,我廳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類行業協會改革的實施辦法》?!秾嵤┺k法》已經有關部門會簽,4月12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6月5日,已經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四、文件的主要內容


    《意見》初稿共分七部分,25條。


    第一部分,加快推進現有經濟類行業協會脫鉤。經濟類行業協會盡快完成脫鉤,實行機構、職能、人員、資產財務、黨建人事“五分離、五規范”,取消并打破主辦、主管、掛靠、聯系等條塊管理關系,構建行業協會自主管理與政府監管服務分工合作的新型行業治理模式。


    第二部分,放寬經濟類行業協會發起成立和登記注冊限制。包括新成立協會直接登記;允許“一業多會”;鼓勵圍繞“十強產業”發起成立協會;鼓勵組建全國性行業協會或將全國性行業協會總部設在山東。


    第三部分,加強經濟類行業協會能力培育和職能建設。包括加強職業化隊伍建設,進行專職化管理;建立有固定合作關系的簽約專家庫,強化外部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支持組建行業聯盟、共享平臺等合作組織,允許按照會企分開原則開辦經濟實體;通過制訂團體標準、設定資源共享合作條件方式,培育提升社會權力,推進行業一致性行動,增強資源對接和整合能力。


    第四部分,發揮好經濟類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包括開放社會組織管理數據平臺,建立政府聯系支持協會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協會發布行業發展報告,納入政府決策參考范圍;政府制訂文件征詢協會意見,對協會提交的意見建議限期書面答復等。


    第五部分,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引導經濟類行業協會規范運轉。包括進一步完善經濟類行業協會章程示范文本,引導協會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內部監督機制;落實企業加入協會的自主選擇權;加強經濟類行業協會信息門戶網站建設,及時公開各類信息,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以信息公開情況和會員滿意度為核心建立協會綜合評估評級制度;嚴格清理整頓強制參加培訓等有償服務活動和違反中立立場濫用公信力、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等行為;實行活動異常和嚴重違法失信名錄制度,采取聯合懲戒措施等。


    第六部分,強化對經濟類行業協會的政策扶持。包括發揮協會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的組織協調作用;政府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并公開績效評估結果;對作出重大貢獻的協會給予財政獎勵或經費補助;加強協會職業人才培訓,落實人才支持政策;代表性強的行業協會專職秘書長,符合條件、表現突出的,可推薦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


    第七部分,全面加強行業協會黨的建設。完善黨建工作管理體質和工作機制;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發揮行業協會黨組織作用。


    五、關于實行日期的說明


    本《實施辦法》自正式實施之日起五年內有效。


    六、征求意見說明


    公開征求意見期限為8月19日至8月25日。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聯系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政策處。通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省府前街1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政策處,郵編250011,聯系電話0531-86120402。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2019年8月19日




    附:《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類行業協會改革的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




    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類行業協會改革的實施辦法


    (征求意見稿)




    為進一步推動經濟類行業協會(以下簡稱行業協會)市場化、社會化、職業化、規范化改革,充分發揮其行業代表地位和聯系服務企業功能,拓寬政商交往渠道,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辦法。


    一、加快推進現有行業協會脫鉤


    1.行業協會盡快完成脫鉤,實行機構、職能、人員、資產財務、黨建人事“五分離、五規范”,取消并打破主辦、主管、掛靠、聯系等條塊管理關系,協會不得以原業務主管單位名義開展活動,構建行業協會自主管理與政府監管服務分工合作的新型行業治理模式。(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外辦、省機關事務局等脫鉤工作組成員單位和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


    二、放寬行業協會發起成立和登記注冊限制


    2.發起成立行業協會,直接向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申請登記。(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


    3.在同一行政區域內,除法律、法規和政策另有限制外,允許發起成立業務相同或類似、名稱不同的行業協會。(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


    4.鼓勵引導圍繞“以四新促四化”、發展“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起成立行業協會。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引導行業協會適度競爭,不提供壟斷性資源和政策保護。(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各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有關部門)


    5.全省性行業協會可將總部設在產業集中、便于開展服務的地區和城市。鼓勵我省“十強”產業龍頭企業或行業組織牽頭組建全國性或跨省區域性行業協會。創造條件吸引全國性、跨省區域性行業協會將住所設在山東。(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民政廳等省直有關部門,各市人民政府)


    三、加強行業協會能力培育和職能建設


    6.行業協會選聘具備職業素養和能力的專業化人才,推行職業化管理。沒有專職工作人員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納入異?;顒用?。(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各行業協會)


    7.行業協會根據辦會宗旨和業務工作開展需要,建立有固定合作關系的簽約專家庫(機構庫),并加強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管理。建立簽約專家(機構)違法違規黑名單制度,實施從業禁入。嚴格執行在職(離職未退)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不得在行業協會兼職等有關規定,公務員(包括離職未退和已退休的)不得作為專家庫成員。簽約專家庫建設管理情況作為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重要支撐條件。(責任單位:各行業協會)


    8.行業協會發起組建行業聯盟、共享平臺等合作組織,整合企業間共性需求,發揮長期、固定、集合交易的信用優勢、成本優勢和組織優勢,推動企業間互利合作,按照會企分開的原則開辦經濟實體,拓寬經費籌措渠道。(責任單位:各行業協會)


    9.行業協會通過制訂團體標準、設定資源共享合作條件,以及發布公開倡議、自律規范、警示通報等方式,培育行業話語權、標準制訂權、共享資源準入權和內部會員懲戒權等社會權力,推進行業一致性行動。(責任單位:各行業協會)


    四、發揮好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


    10.登記管理機關開放社會組織管理平臺數據端口,便于有關職能部門及時查詢行業協會名錄及其等級評估信息。有關部門要通過建立為協會和會長單位專設文件戶頭、安排參加相關會議和考察活動、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建立協會專報制度等常態化工作機制,將行業協會作為業務工作溝通、聯系、服務對象和決策咨詢重要智庫資源,發揮其行業、領域的代表作用。(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各級有關部門)


    11.完善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信息共享合作機制。行業協會可向有關部門申請提供許可備案、運行調度、項目扶持、行政處罰等可公開的行業信息,并在相關行業數據信息平臺設立專門查詢端口。行業協會要加強對本行業運行態勢的研究分析和預測預警,每半年發布一次高質量行業發展報告,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責任單位:各級有關部門、各行業協會)


    12.政府有關部門起草或制訂涉及行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或規范性文件、行業標準、發展規劃時,要廣泛征詢相關行業協會意見,在限定反饋時限前不得發布實施,對行業協會提交的相關工作書面意見和建議,應當在一個月內書面答復。適時組織行業協會對有關經濟部門服務行業發展情況進行評價。(責任單位:各級有關部門)


    五、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引導行業協會規范運轉


    13.完善行業協會章程示范文本,引導不同類型協會依照法規政策和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信任投票等內部監督機制。(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各行業協會)


    14.落實企業加入協會的自主選擇權。任何行業協會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市場主體加入協會并收取會費,不得限制會員加入其他行業協會。協會承辦政府委托業務不得限定于會員,不得在會員之間、會員與非會員之間采取差異化標準和歧視性政策。(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各行業協會)


    15.行業協會應加強門戶網站建設,及時向社會公開登記事項、章程、組織機構、接受捐贈、信用承諾、會員信任投票及評價、政府轉移或委托事項、可提供服務事項及運行情況等信息;加強財務資產信息公開,及時公開財務年報及重大資產變化情況,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責任單位:各行業協會)


    16.對行業協會開展等級評估,并將信息公開情況和會員滿意度、會員退出情況、退出比例等內部評價情況作為評估的重要內容。(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


    17.行業協會要嚴格清理整頓并自覺抵制強制參加培訓、會議、展覽、宣傳、評比等有償服務活動和違反中立立場濫用公信力、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等行為。登記管理機關要加強對協會的監督管理和依法處罰力度。(責任單位:各級發展改革、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市場監管部門,各行業協會)


    18.實行行業協會活動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制度,政府及有關部門不得向名錄、名單內行業協會購買服務、委托事項;對嚴重違法失信行業協會,列入重點監督管理對象,采取聯合懲戒措施。對嚴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行業協會,要依法吊銷其登記證書。(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各級有關部門)


    六、強化對行業協會的政策扶持


    19.政府有關部門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國有產權、政府采購、產能指標、排污權、水權等公共資源交易和配置工作中,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組織協調作用,增強其資源對接和整合能力。(責任單位:各級自然資源、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財政、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


    20.登記管理機關每年向社會公布具備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資格的行業協會名錄。政府有關部門積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向行業協會購買公共服務,并對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按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有關規定公開。(責任單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各級有關部門)


    21.行業協會在協助政府起草標準、規劃和政策草案,組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以及在“雙招雙引”等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作出重大貢獻的,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補助。(責任單位:各級有關部門)


    22.登記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要加強協會職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培訓,建立人才庫及其履職檔案和誠信記錄,及時向行業協會推薦高端職業人才,符合條件的,享受人才引進等相關支持政策。重點行業、代表性強的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符合條件、表現突出的,可推薦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責任單位:各級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部門)


    七、全面加強行業協會黨建工作


    23.完善黨建工作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脫鉤后的行業協會黨建工作,由各級黨委兩新工委統一領導,黨組織關系一般隸屬于原業務主管單位的同級黨委兩新工委或社會組織綜合黨委;未脫鉤的行業協會黨建工作由業務主管單位黨組織領導和管理。脫鉤改革中,原業務主管單位要摸清情況,逐一制定黨建工作體制調整方案。完善行業協會負責人人選審核特別是政治審核辦法,嚴把人選關。登記管理機關要把黨建工作情況作為行業協會登記審查、檢查評估的重要內容。(責任單位:各級組織部門,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


    24.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各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機構和業務主管單位要推動具備黨組織組建條件的行業協會全部建立黨組織,暫不具備條件的,及時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要合理確定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系行業協會的數量,明確職責任務,加強教育培訓和管理考核,對不稱職的及時調整。行業協會發起組建行業聯盟等合作組織時,要同步做好黨建工作。(責任單位:各級組織部門、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


    25.發揮行業協會黨組織作用。指導督促行業協會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章程,推行行業協會黨組織班子成員與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健全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規范管理的工作機制。注重做好在行業協會管理層、從業人員特別是業務骨干中發展黨員工作。行業協會應將黨建工作經費納入管理費用列支,可按規定在稅前扣除。(責任單位:各級組織、稅務部門、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

    山東工信 (編輯:admin)
    網站首頁  | 客服中心  | 廣告服務  | 幫助信息  | 聯系我們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_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_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