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業、農村、農民增收及農區環保任務很重,開發農林生物熱電能源是可以有效結合環保、能源、減排、增收、扶貧、支邊、援疆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最佳實踐。根統計,秸稈豐富、焚燒和剩余比較多的基本都是些財政收入不好的貧困省份和地區,貧困區域的秸稈生物質熱電項目,正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鄉村的典范和最佳案例。
生物質發電沒有任何說法要取消0.75的固定電價,因為生物發電與光伏風電不同,目前尚不具備平價上網條件。近兩年來,生物發電這難得的支持政策,卻被 “中國產業促進會生物質能分會”(原自稱“全國生物質聯盟”)在各種場合傳播“小道消息“、”權威政策解讀”等負面信息。2018年至今,因為不斷遭遇“2020年后政策不再支持”、“電價取消”、“必須轉型”、“國家不再支持、下放各省里”等信息而被主要投資商列為負面清單,新增投資嚴重遇冷。本來“滿發滿收,優先支付”的生物發電,目前竟被折騰沒有了涉農優先支付的政策。
錯誤的行業真實信息傳遞將影響與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的真實信息交流,造成行業發展困難。該“產業促進會”更是在多個場合宣稱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及新能源司“唯一認可”的行業組織,通過此賣點獲取企業的信任,卻做著誤導并損害行業政策的事情:謀劃取消現既有的行業支持政策,炮制行業負面信息制造恐慌誘導企業繳納高額的會費,企圖通過修改產業政策實現小范圍 “分取電價補貼存量蛋糕”,并以此作為亮點邀請企業加入及贊助。
生物質發電產業支持政策是行業專家結合示范企業的產業實踐,在中國農業農村環保、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并建議出臺的。當前,我們需要考慮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現實和產業發展先后次序問題,不能逼迫農區項目“大躍進”走城市產業發展模式。不能盲目鼓吹“不需要補貼”,推動電價“退坡”;更不能為利益驅使宣揚“生物發電不是方向” 奇談怪論,主張生物質發電轉型其他路線,致使全行業一片哀鴻。該“促進會”錯誤理解耦合、液體燃料等多種不同生物能源產業利用路線和發展潛力;更為惡劣的是借用不明真相的生物質發電多個企業的聯合署名的力量,企圖影響并取消現有的支持政策,欺騙行業艱難探索與堅守者,抹黑我們對可再生能源產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極大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這是生物能源產業發展最黑暗的時刻,這是二十年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之怪現狀。這不是產業的促進會,而是影響我們產業健康發展的“破壞會”,這樣的“砸鍋賣錢收租子”、“中間商賺差價”的行業組織,對行業發展有害無益,我們不歡迎。
我們要積極維護生物發電及其相關產業應有的合理政策,我們必須阻止這兩年來肆意破壞和影響產業健康穩步發展的因素,撥亂反正,扭轉和清理生物質能認識誤區,讓能做事的人松綁,讓渾水摸魚的靠邊,讓懂生物質的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