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山東省科協主辦、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承辦的第136期泰山科技論壇在濟南舉行。本期論壇主題為“中藥渣資源化循環利用”,旨在促使中藥渣處理的技術、裝備 和產品向規范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發展,為循環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提供技術和政策支撐,論壇的主要內容為圍繞中藥渣生態化高效循環利用展開研討。來自醫藥渣領域相關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及部分科技愛好者等15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活動。
董玉平:“頂天”“立地”支撐生物質資源化利用技術
山東大學教授董玉平為論壇帶來題為《農、林、工業生物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報告。董教授認為,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紐帶,是實現生物質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生態化循環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是燃煤替代供能的良好選擇,生物質氣化是生物質能高效、潔凈、經濟的利用方式。包括農作物秸稈、林業三剩物、工業生物質固廢、禽畜糞便、城鎮生活垃圾、藻類等在內的生物質廢物,通過直接燃燒、壓縮成型技術,熱化學轉化、生物轉化技術,液化技術,有機垃圾能源化處理技術等途徑,實現生態化循環經濟產物,具體形式或產物包括燃氣、電力、供暖/熱、有機肥、分布式能源系統、園區能源自給自足等。
針對當前行業發展業態,基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需求,董教授提出了原始創新引領科技前沿的“頂天”、基礎應用貫穿變革產業的“立地”的發展模式,并且列舉了宛西制藥和步長制藥等在內的多個中藥渣資源循環利用具體模式案例用以詳細介紹。
楊云軍:抗生素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
環境治理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傳統的抗生素菌渣已不適應形勢和政策要求。楊總提到,傳統的焚燒技術,易導致殘留抗生素、二惡英等有毒物質的多介質傳播,造成二次污染??股鼐姆柿匣夹g和能源化技術是解決大宗抗生素菌渣處置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但肥料化技術處置過程和再生產品的抗生素殘留帶來的生物安全性問題需要進一步評估。其團隊研發的“熱堿/超聲波/臭氧氧化組合工藝”,有效地將抗生素菌渣危廢的安全消解,解決了厭氧工藝路線中的瓶頸技術問題。開發的專用菌渣厭氧消解裝置,高水平的轉化為沼氣,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位置。
山東大學教授朱維群在論壇上作了題為《化石燃料環境友好工業路線開發》和《燃煤煙氣污染物干式高效脫除技術》兩個主題報告。朱維群教授在《化石燃料環境友好工業路線開發》的報告中指出,全球其他國家煤炭消費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是17%,我國能源工業結構以煤炭為主,加上我國,這個比例就變成了31%,所以我國面臨的二氧化碳減排壓力最大。正是基于此,我們提出了基于二氧化碳減排的對環境友好的能源工業和材料工業路線。朱教授認為,當前提出了一種經濟可行的二氧化碳封存利用的工業方法,該技術不僅能夠封存二氧化碳,而且使二氧化碳得到增值,形成二氧化碳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將化石能源轉變為二氧化碳直接封存為產品的氫能是環境友好的能源工業路線,在二氧化碳封存產品基礎上繼續合成低內能的三嗪類高分子材料是環境友好的材料工業路線。
在《燃煤煙氣污染物干式高效脫除技術》的報告中,朱維群教授介紹,目前認識到的濕法脫硫存在諸如濕法脫硫裝置固定資產投資大、石灰石石膏法濕法脫硫運行費用高、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汽、脫硫廢水難于處理、脫硫產物石膏難以有效利用等諸多問題,綜合這些發展現狀,國家應該在全國或全球范圍內征集霧霾治理思路和技術路線,然后組織中試和生產實驗,并進行技術推廣。優先考慮工業產業體系的環?;?,環保應該專業化,不宜提倡環保產業化。我們的治霾路線是:近期開展燃煤煙氣干式高效脫除技術開發,長期開展新的低碳路線開發,即將化石能源轉化為氫能利用,二氧化碳直接封存利用。
論壇現場,來自臨沂長榮環??萍加邢薰?、山東海能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廈門綠信環??萍加邢薰镜钠髽I代表通過具體運營的技術項目或產品設備介紹了具體中藥渣資源化循環利用的具體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