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采取哪些行動抗擊疫情?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解決?3月6日,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會長、山東琦泉能源集團董事局主席董靜波、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張忠蓮、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桂振做客本臺《陽光政務熱線》節目,圍繞防疫期間,循環經濟領域熱點話題進行了解答交流。
話題一:什么是循環經濟?防控疫情中,循環經濟協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會長、山東琦泉能源集團董事局主席董靜波: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收破爛”的,但那些在你眼中的破爛是我眼里的珍寶,因為循環經濟可以變廢為寶。它的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把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使得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協會號召廣大會員伸出援手,抗擊疫情。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會員單位累計捐款捐物9000余萬元,其中捐款 7600余萬元,捐建隔離病房,捐助防護用品消毒液730余噸,口罩4萬七千余只,防護服950余套,手套7萬余副。例如:支援武漢的負壓救護車急需濾毒系統開關電源、壓差控制器,某消毒液生產線上的萬向節損壞,急需配件,武漢急需高溫蒸煮醫療廢物的設備,消毒用品生產廠家急需大量罐裝塑料桶,武漢方艙醫院急需在線余氯測定儀等,所有的急需就是發令槍,牽動著協會每一個人的神經。協會接到需求信息,立刻轉發到3個企業群和8個專委會群及省內外設備供應群,發動廣大會員單位,多渠道廣而告之,快速獲取供貨準確信息,保障全產業鏈正常運行,凝心聚力全力配合打好新冠防疫保障戰。
話題二:致力于循環經濟的企業中有許多都是民營企業,從受疫情沖擊程度看,第三產業大于一二產業,民企大于國企,循環經濟協會如何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張忠蓮:
為幫助疫情防控期間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根據省發改委《關于提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舉措的緊急通知》要求,省循環經濟協會緊急調度企業發展問題,結合我省行業實際,梳理涵蓋了銀行專項政策支持,減免貸款利息、增強融資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交保險、減免企業稅等方面13條建議,支持中小企業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同時針對有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復工復產需要大量口罩,協會專門定制20萬只口罩,發放到循環經濟領域的企業。
話題三:最近我省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相關政策是否了解,是否真的落地了呢?
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桂振:
目前泗水縣政府針對企業,成立了相關服務小組,并且在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了解困難。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工信部門聯系所有企業,幫忙統一定制口罩;稅務部門也來到企業,把山東省在稅務方面優惠政策傳達給我們。銀行方面,我們也接到通知,還款方式有優惠,還可以申請低息貸款,目前我們已經申請了延期繳納稅費,延期繳納社保(注明:根據山東出臺政策,2020年2月起,免征中小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減半征收,減征期限不超過3個月)這些政策已經落地。目前公司已經復產,其他礦山修復項目,要統一調度,正在相繼復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