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關于舉辦第十一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的通知》(魯科協發〔2019〕8號)的文件精神,在青少年學生中,大力弘揚循環利用資源、垃圾變廢為寶的環保精神,營造愛環境、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和山東建筑大學聯合舉辦的2019年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廢舊物品利用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征集正在進行中,截止到目前,已經有不少優秀作品投稿,現推出系列作品進行網絡展示。
平面作品
01
作品名稱:悲鳥
作者:童開鑫 許昌
院校:山東科技大學
作品釋義:
本作品以黑白灰三色為基調,突出因工廠廢氣排放超標導致空氣污染,無辜的鳥兒死亡墜落的悲哀,作品創作靈感來自如今工廠企業超標排放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傷害,過去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漸漸消失,因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環境失去往日的色彩變得灰暗。工廠的滾滾濃煙、墜落的飛鳥、隨風飛落的羽毛、失去色彩的椰子樹,不僅體現了環境污染對自然的危害,而且黑白色調的視覺感受帶來的沉重感也使我們對環境污染有更深入的思考。
02
作品名稱:保護野生動物
作者:李相彥
院校:濰坊學院
作品釋義: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一切的捕殺活動,都來源于人類的貪婪和欲望,將動物剪影放到人類的餐盤中,混合血色背景,時刻讓人們驚醒,保護野生動物,善待生命。
03
作品名稱:《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作者:孫彩宇
院校:濰坊學院
作品釋義:
我國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但是由于生態環境的惡化、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人為破壞,致使我國野生動物的數量、分布范圍正日益縮小,許多種類已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對自然界應盡的責任。
04
作品名稱:垃圾分類 變廢為寶
作者:初小惠
院校:齊魯師范學院
作品釋義:
以此為宣傳,使人們樹立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呼吁人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同時教會垃圾分類的知識,使進行垃圾分類逐漸成為自覺和習慣性行為。
作品名稱:《戒煙公益海報四則》
作者:朱金斗
院校: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作品釋義:世界無煙日原本是4月7日,后來改為了5月31日,因為第二天是六一兒童節,世界衛生組織想以此人們,讓下一代遠離煙草危害。而或許是受電影畫面的影響,很多人從小就認為覺得抽煙很酷,是成熟的表現。其實抽煙一點也不酷,能為了“明天”而戒煙的人才酷。
06
作品名稱:《錯放的財富》
作者:指導老師:魏進 成員:王興國
院校: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作品釋義:
本作品主要利用photo shop軟件的通道、路徑、蒙版等功能,結合本次大賽的主題“生活垃圾、廢舊物品循環利用”進行創新設計。作品中有三位人物,其中有兩位人物面對生活中的垃圾避而不見,只有一位清潔工在認真地對垃圾進行清理、分類。它反正出當今大多數人對生活垃圾、廢舊物品的一種“躲避”態度。圖中有一輛回收車,車上有一臺轉換機,回收車回收的生活垃圾、廢舊物品經轉換機拆解、回收,最終轉換成具有價值的可利用資源。它蘊含著生活中的垃圾,其實都是錯放的財富,只要我們對它們進行合理的回收處理,它們最終都能轉變成財富。圖中的藍天白云,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憧憬。當今我們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地回收生活中的垃圾,合理處理廢舊物品,我們的地球家園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圖中還設計一朵循環云,它突出了本次大賽的主題“生活垃圾、廢舊物品循環利用”。
作品展示了生活中部分人們看到了臟、亂、臭垃圾時躲得遠遠的場景,他們忽視了垃圾回收利用其實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果使用過的可回收商品被永久廢棄,那么為了持續的生產,只能消耗更多地球的資源。終究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會被消耗殆盡。但是如果把使用過的物品進行回收、分解、加工等處理,我們可以有效減少地對樹木、石油、礦產等資源的使用。目前我國垃圾分類回收覆蓋范圍還很有限,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設施依然存在短板,群眾對垃圾分類的思想認識也不足。通過我的作品我希望全社會能人人動手,從自我做起,一起變廢為寶,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共同建設一個美麗的綠色家園。
創作理念:
垃圾是人類錯放的一筆財富。地球上本無垃圾,垃圾是人類沒有正確處理的資源。垃圾其實都是資源,當你放錯了位置時它才是垃圾。通過垃圾的分類回收,人們完全可以把它們重新變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