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專家觀點

    山東籍經濟專家:山東落后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

    更新時間:2019-07-23 16:21:42點擊次數:3224次字號:T|T

    7月19日,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官方微信“東岳客”發布了一篇題為《“山東落后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的文章,文章署名為東亞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北京東亞匯智經濟咨詢中心、北京凱德現代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李繼凱,李繼凱是山東滕州人。


    李繼凱在文中稱,當前對山東經濟而言,談論落后成了時尚,哀嘆差距成了時髦,一波波規模龐大黨政南方考察團、一次次幾千人動員大會、一撥撥評比督促活動,似乎成了振興山東經濟的好辦法、真行動。


    不過,李繼凱認為,山東經濟發展近年來落后是事實,差距也存在,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堅定信心立足實際、找出問題科學應對,更應該少些陳詞濫調哀嘆,多些創新務實行動。


    李繼凱在文中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山東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第一,不是反思少了,而是對策少了:北方變不成南方,山東搬不到江浙,復制南方經驗、照搬江浙模式無法振興山東經濟,立足山東基礎、資源、條件實際謀劃發展才是正道。


    李繼凱指出,去年以來,山東省南方考察興起,上至省委省政府領導率領的高級別黨政代表團,下到縣鄉官員南方學習考察團,從浙江杭州到廣東深圳,無不留下了山東各級領導奔忙考察的身影,然考察學習之后,除了留下“南北差距真是大啊”、“山東觀念真是落后啊”之類嘆息,又能轉化了多少動力、激發了多少活力呢?


    李繼凱認為,南方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制度創新、機制靈活、活力足是客觀事實,而作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千年的山東,短時期絕不可能實現這種照搬式學習、模仿式借鑒。山東應該冷靜分析影響經濟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重要的是立足山東經濟發展實際,不僅要找出發展差距,還要找出發展優勢。山東經濟既不可躺在曾經輝煌里妄自尊大,更不能因近期落后而妄自菲薄,也不能邯鄲學步似學習“先進”、東施效顰似借鑒“開放”。


    第二,不是認識少了,而是行動少了:不要把考察當成方法,不能把會議當成行動,不可把口號當成結果,而應該真正拿出改革勇氣、真正激活發展活力、激發發展熱情、實現發展目標才是真理。


    李繼凱提出,從去年正月初七的數千人大會,到數次開到晚上的全省干部電視電話會議,再到深入地方基礎項目觀摩會、現場調度會,現在的山東各級領導們對經濟發展可謂是真著急、真行動、真下力,然而,依靠會議動員發動,依靠會議去貫徹部署會議精神,依靠上級領導表態下級官員表決心,真的就能振興山東經濟嗎?


    李繼凱分析稱,山東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在觀念的陳舊,在于制度與機制的僵化,而要解決觀念與機制的問題,依靠開開會、做做動員、學學先進,是不可能實現觀念轉變的。因此,山東重要的還是要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下猛藥、使重力。


    第三,不是政府干預多了,而是服務少了:從營造環境的營造,到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政府更多的從管理職能向建設服務平臺、引進服務機構、提升服務水平轉變,才是念好山東經濟發展的真經。


    李繼凱稱,對山東而言,改革開放初期的江浙地區政府無為管理經驗是否還適用?尤其是對于與江浙經濟基礎條件與環境都不可同日而語的發展階段,是否還可以照搬南方經驗呢?


    李繼凱認為,有些人一味的去指責北方政府干預多、手太長、管太寬,似乎有些不合時宜。首先,當前山東謀劃經濟發展決不再是江浙地區發展初期的草根型創業、個性型創業,而是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而這種高要求創新創業既需要高水平知識,也需要高標準創業環境與條件;其次,山東經濟特征還是以國有企業、基礎產業、資源領域為特點,這種經濟特征顯然純粹依靠個體或市場自身去配置資源是不現實的。


    再從另一個方面講,當前在供應過剩、需求不旺、形勢嚴峻的發展環境下,不論是地方營商環境(企業從注冊到注銷全流程服務)的營造,還是產業生態環境(政策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市場環境等)構建,政府不但不應該缺席,而應該承擔起主角責任,做好諸如產業服務平臺建設(科技平臺、金融平臺、市場平臺等)、服務鏈構建(戰略咨詢、科技轉化、金融投資、人力資源、產業鏈配置、市場服務等)與生態環境營造(支持政策、機制創新等),才能真正促進山東經濟的發展與振興。


    第四,不是招商引資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一門心思盯外商,千方百計引外資,而本地諸多資源廢棄了、閑置了、低效了,忽視本地資源、看不到本地優勢、用不好本地要素,招外商更要強內商,引外資更要用內資才是經濟振興真路。


    李繼凱表示,招商引資一直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制勝法寶”,此輪山東的“經濟再振興”也不例外,只是加上了招才引智,變成了“雙招雙引”。如今,在山東不僅“雙招雙引”成為政績考核重要指標,也成為發展經濟地區競爭重要內容,各地方不惜配備精兵強將、撥付巨額經費、騰出主要精力時間,但從效果上到底如何呢?可能只有各地方政府自己清楚了。


    李繼凱認為,各地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到整合本地資源要素、打造本地發展優勢、做強本地主導產業、促進本地企業升級壯大、做好本地產業資源鏈配置上,而不應該看不到本地發展優勢,制造“燈下黑現象”,也不要再去迷信“外來和尚會念經”、“招來企業才是增量”的觀念。


    盤活本地資源、用好本地資源、提效本地資源似乎比引進一個企業(十年八年財政難有收益)、孵化一個新興產業(周期長、風險大)、培育一個新增長點(難度大、投入大)更科學、更實用。同時,招商引資還應該以升級本地產業、配置主導產業鏈、促進本地企業最強為目標,而不應貪大圖洋、望外忘內。


    第五,不是國有經濟占比大了,而是市場發展活力小了:不要去哀嘆山東經濟國有體制比重大,山東缺少激活市場活力、激勵市場主體、配置市場資源,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加強市場活力培育,加快壯大市場發展主體才是真招。


    李繼凱還談了自己的體會,他說,作為一個在外工作的山東人,最痛心的好像還不是山東經濟近階段經濟落后,而是在這個落后背景下,山東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是落伍于時代,落后于南方,從熱情好客的酒文化,到義氣誠信的好性格,再到服從命令聽指揮的好風格,也似乎經濟一落后,山東人所有文化、性格、習慣、品質都統統變成了劣勢,也成為落后的根源所在。甚至于國有經濟占比大、國有體制占主導也成了山東經濟落后“罪證”,理由是民營經濟占比小就是活力不足、競爭不足、改革不足。


    李繼凱認為,山東經濟落后不但不可歸罪于國有經濟占比,而應該發揮國有經濟人才、資本、資源等優勢,謀劃好新一輪新舊動能發展的新機遇。對于市場化改革,應加大生產資源對市場開放程度,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公平競爭,加快人才、資本等要素市場自由流動,千方百計的掃除市場自由競爭的制度障礙,最大化激活市場活力,山東經濟才能真正實現“二次振興”、“重塑輝煌”。

    澎湃新聞 (編輯:admin)
    網站首頁  | 客服中心  | 廣告服務  | 幫助信息  | 聯系我們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_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_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 <p id="og6iz"></p>
  • <p id="og6iz"><del id="og6iz"><menu id="og6iz"></menu></del></p>

  • <acronym id="og6iz"><label id="og6iz"></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