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濱士院士通過對輪胎磨損部位的再制造實現了輪胎整體的循環利用,在軍事和經濟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卞X易表示,這項相關的技術也已正在向民用領域進行推廣,相信未來將在中國再生資源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錢易還呼吁,對于那些原本還沒有使用城市污水系統的農村地區,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可以不去建設現行的城市污水、糞便處理系統,而改用更為節水、更為環保、更便于回收資源、能源的其他處理方式。
“將糞便用數倍、甚至于數十倍的水予以稀釋后,還需長距離的流經城市地下管網,之后才能再對其進行后期的分離處理、以期實現對糞便的收集利用和循環用水,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夠環保、不夠節能、也不夠綠色化的處理方式,完全可以從源頭就實施更為適用的處理模式?!?/span>
由此錢易強調,資源再生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有技術因素、也有管理因素,還有宣傳教育因素;有工業因素、也有農業因素,但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
“中央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化發展,未來應要加強在文化教育領域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化發展的教育,應采用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等各類學校教育,以及媒體、文藝等社會教育渠道和非政府組織的活動等各種各樣的手段——但目標不僅是學生,也要包括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和普通居民?!?/span>
“在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既要繼承祖國的優秀文化傳統,也要吸收國外的先進觀念。最終的目的是形成熱愛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span>
她說:“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化發展都要納入相關法律,要加強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特別是應建立考核指標體系,改變唯 GDP 至上的觀念和做法。應該正確認識 GDP 的數量和質量———我們需要的是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在關注 GDP增長速率時,必須分析資源利用率及 GDP 發展對環境的影響?!?/span>
最后錢易特別指出:“聯合國組織與各國各類機構都曾就經濟發展作過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很多理念、得出了許多成果與指標,對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借鑒、衡量與促進作用?!?/span>